长江中下游江滩防洪林对钉螺分布密度影响

被引:10
作者
王万贤 [1 ]
杨毅 [1 ]
程炯 [1 ]
唐万鹏 [2 ]
孙启祥 [3 ]
胡兴宜 [2 ]
吴明煜 [1 ]
柯文山 [1 ]
马安宁 [1 ]
机构
[1]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疫区江滩防洪林群落; 钉螺; 分布密度; 生态因子; 抑螺效果; 化感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4 [防疫措施和管理];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调查发现在血吸虫疫区江滩主要防洪林有枫杨林、意杨林、旱柳林和芦苇林。在每一林地内取5块样地(20m×20m),每块样地均设5个样方(1m×1m),统计林底植物种类及覆盖度,测定样地光照和土壤湿度。同时在每个样方内随机设置一平方尺(即0.11m2)的样框调查地表钉螺数并统计其死亡率。经统计分析得出:(1)疫区江滩枫杨林钉螺密度(每0.11m2内个数)与意杨林、旱柳林和芦苇林的差值置信区间分别为8.2809—18.2309、-0.7622—1.6462和5.3190—13.3809;(2)枫杨林下常见的9种植物中,益母草、葎草、紫苏、夹竹桃、篓蒿等与钉螺呈负相关,其中夹竹桃、益母草与钉螺显著负相关,化感作用明显;草、水芹、鸡矢藤和木贼呈正相关;(3)枫杨林群落生态因子与钉螺的相关性表现为:最适宜于钉螺孳生的光照为5×100—15×100lx、土壤湿度为20%—40%、林底植被覆盖度为40%—70%;(4)室内对照实验显示,枫杨鲜叶0.5%浓度水浸液抑螺效果在6d后为84%,优于同浓度凋落物的42.7%钉螺死亡率。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改善防洪林群落结构,增强防洪林群落抑螺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10 / 3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应用数理统计[M]. 中国铁道出版社 , 葛新权主编, 1995
[2]  
数学生态学引论[M]. 科学出版社[加拿大]皮洛(E·C·Piolou) 著, 1978
[3]   湘江干流软体动物的研究 [J].
胡自强 ;
刘俊 ;
傅秀芹 ;
颜亨梅 .
水生生物学报, 2007, (04) :524-531
[4]   夹竹桃对钉螺的毒杀作用及机理研究 [J].
王万贤 ;
杨毅 ;
王宏 ;
张勇 ;
舒丽慧 ;
张佳磊 ;
侯金华 .
水生生物学报, 2007, (03) :448-452
[5]   利用微生物及微生物农药杀灭钉螺的初步研究 [J].
李亚东 ;
杨建民 .
水生生物学报, 2005, (02) :203-205
[6]   长江中下游滩地植被与钉螺孳生关系的研究 [J].
吴刚 ;
苏瑞平 ;
张旭东 .
生态学报, 1999, (01) :120-123
[7]   利用植物他感作用灭螺效果的研究 [J].
於凤安 ;
彭卫平 ;
彭镇华 ;
张家来 ;
刘立德 ;
彭旦明 .
应用生态学报, 1996, (04) :407-410
[8]   以林代芦造林技术与效益初步研究 [J].
罗延忠 ;
罗选楠 ;
郑遵训 ;
向守清 ;
管斌成 ;
刘立德 ;
张家来 .
湖北林业科技, 1995, (02) :17-19
[9]   滩地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对水淹环境的适应反应 [J].
熊晓姣 ;
张家来 ;
刘立德 ;
郑兰英 ;
刘友明 ;
余焱生 ;
李保红 ;
冯延寿 .
湖北林业科技, 1995, (02) :13-16+29
[10]   我国钉螺地理分布规律的研究 [J].
朱中亮 .
动物学杂志, 1992, (03)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