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合驱动因素和适宜性评价的乡村聚落重构模式研究

被引:31
作者
马利邦 [1 ]
豆浩健 [1 ]
谢作轮 [2 ]
郭晓东 [3 ]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地区; 模型; 整合驱动因素; 适宜性; 乡村聚落; 重构模式; 陇中黄土丘陵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破解乡村发展过程中的土地供需矛盾,保护农户合法权益,减少农村居民点整合过程中的争议,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该研究以陇中黄土丘陵区通渭县四合村为案例区,综合"参与式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适应性评价(suitability evaluation, SE)"方法,剖析农户对乡村聚落的整合意愿及驱动机制,并在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探究乡村聚落重构模式,为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优化与整合提供一种方法与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190户受访农户中79.5%的农户不愿意整合,整合意愿受到家庭、居住和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房屋建造时间、交通通达度及家庭非农收入是影响农户整合意愿主要驱动因素;2)四合村域由外向内依次可分为不适宜居住区、较适宜居住区和适宜居住区3级,其中位于适宜居住区的农户共计168户,占四合村农户数量的51.38%,超过半数的农户位于不适宜居住区和较适宜居住区,具有一定程度的整治潜力和较大的乡村聚落居住质量提升空间;3)构建基于整合驱动因素和适宜性评价的乡村聚落重构模式:生态转化模式、异地搬迁模式、旧村整治模式和改造提升模式,并对现有聚落进行空间重构。重构后,四合村宅基地数量将由354个减少至275个,面积由102 105.63 m2减少至79 708.79 m2,节约土地22 396.84 m2。研究结果对于引导宜居乡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亦可为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重构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46 / 25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 [1] 农户生计资产对土地利用的作用研究.[D].刘志飞.江西财经大学.2016, 06
  • [2] 农村居民点功能演变与空间分异研究.[D].张佰林.中国农业大学.2015, 08
  • [3] 中国村庄规划的体系与模式.[M].葛丹东; 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 [4] 微观尺度绿洲乡村聚落质量评价及其空间重构
    马利邦
    田亚亚
    谢作轮
    郭晓东
    顾渊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 (05) : 227 - 234+295
  • [5] 沂蒙山区农户生计变迁及其住宅形态的响应研究
    蔡为民
    张佰林
    张凤荣
    曲衍波
    陈军伟
    刘虹吾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 (04) : 704 - 714
  • [6] 基于空间组合特征的农村居民点重构方向识别
    孙建伟
    孔雪松
    田雅丝
    罗静
    [J]. 地理科学, 2017, 37 (05) : 748 - 755
  • [7] 基于聚落演变的岩溶山地聚落体系空间结构整合——以后寨河地区为例
    李阳兵
    李潇然
    张恒
    邱从毫
    罗光杰
    白晓永
    [J]. 地理科学, 2016, 36 (10) : 1505 - 1513
  • [8] 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微观尺度研究进展及展望
    张佰林
    蔡为民
    张凤荣
    姜广辉
    关小克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09) : 1049 - 1061
  • [9]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昌黎县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评价与分区
    张贵军
    朱永明
    臧亮
    杨皓
    张蓬涛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 (12) : 237 - 246
  • [10] 基于SEM的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农户意愿影响因素——潼南县中渡村实证
    李佩恩
    杨庆媛
    范垚
    张瑞頠
    [J]. 经济地理, 2016, 36 (03) : 162 -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