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尺度绿洲乡村聚落质量评价及其空间重构

被引:26
作者
马利邦 [1 ]
田亚亚 [1 ]
谢作轮 [2 ]
郭晓东 [3 ]
顾渊 [1 ]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村; 土地利用; 遥感; 乡村聚落质量; 引力模型; 空间重构; 微观尺度; 山丹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901.8 [聚落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摘要
丰富荒漠绿洲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及乡地域发展的研究案例,为河西走廊绿洲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基于1 km×1 km格网,综合运用乡村聚落质量评价模型和引力模型,分析山丹县1998,2008和2015年乡村聚落质量格局及特征,实现微观尺度上乡村聚落的空间重构。结果表明:1)乡村聚落面积占县域总面积的比例较小,不足0.1个百分点,但其面积扩张较快,其中1998—2008年间增加38.99 hm2,年均增长3.9 hm2,2008—2015年间增加315.2 hm2,年均增长52.53 hm2,后期快于前期;2)乡村聚落质量空间差异显著,与耕地和渠系分布关系密切,"耕地指向性"和"渠系指向性"较为显著;3)乡村聚落空间重构后,斑块数量由3 143个减少至2 269个,斑块密度降低;微、小型聚落减少,中等聚落增加,重构后节约用地52.0 hm2,乡村聚落"散、空、乱"现象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观。基于质量评价的绿洲乡村聚落重构,不仅实现了乡村聚落空间利用效率的提升,同时促进了绿洲乡村聚落的"人-地-水"的协调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27 / 234+295 +295-29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基于空间组合特征的农村居民点重构方向识别 [J].
孙建伟 ;
孔雪松 ;
田雅丝 ;
罗静 .
地理科学, 2017, 37 (05) :748-755
[2]   村域功能分区与农村居民点空间优化模式研究——以潼南区中渡村为例 [J].
张瑞頠 ;
杨庆媛 ;
范垚 ;
李佩恩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8 (08) :107-112
[3]   基于农户调研的中国农村居民点空心化程度研究 [J].
宇林军 ;
孙大帅 ;
张定祥 ;
郑博 ;
韩乐然 ;
宇振荣 .
地理科学, 2016, 36 (07) :1043-1049
[4]   干旱区绿洲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演变及机制分析 [J].
师满江 ;
颉耀文 ;
曹琦 .
地理研究, 2016, 35 (04) :692-702
[5]   江南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化及重构——以赣南地区为例 [J].
陈永林 ;
谢炳庚 .
地理研究, 2016, 35 (01) :184-194
[6]   基于引力模型的村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研究——以整村推进示范村重庆市合川区大柱村为例 [J].
杜相佐 ;
王成 ;
蒋文虹 ;
万群 ;
刘怡 .
经济地理, 2015, 35 (12) :154-160
[7]   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与可达性——以江苏省射阳县为例 [J].
朱彬 ;
尹旭 ;
张小林 .
地理科学, 2015, 35 (12) :1560-1567
[8]   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以天水市为例 [J].
马利邦 ;
范昊 ;
石培基 ;
郭晓东 ;
孟小楠 .
生态学杂志, 2015, 34 (11) :3158-3165
[9]   农村居民点功能演变的微尺度分析——山东省沂水县核桃园村的实证 [J].
张佰林 ;
张凤荣 ;
周建 ;
曲衍波 .
地理科学, 2015, 35 (10) :1272-1279
[10]   中国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优化重组解析 [J].
杨忍 ;
刘彦随 ;
龙花楼 ;
王洋 ;
张怡筠 .
地理科学, 2016, 36 (02) :17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