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潮河口上游建库引水后的再造床过程

被引:6
作者
陆永军
李浩麟
机构
[1]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2]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南京
[3] 南京
关键词
强潮河口; 潮流; 泥沙; 数学模型; 建库引水; 再造床;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04.02.004
中图分类号
TV147 [河道演变];
学科分类号
081502 ;
摘要
作者以鳌江河口为例,应用一、二维耦合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了上游河道建库引水后河口的再造床过程。文中分析了该河口的水文、泥沙特性及河床演变规律;给出了数学模型的计算条件、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和验证计算结果;预测了建库引水后河口的水流和河床变化过程。研究表明:水库运用初期淤积发展很快,以后逐渐减小,直至建立新的平衡;淤积是自上而下发展的,且沿程分布不均匀,弯道段淤积厚度相对较小,位于两弯道的过渡段淤积厚度相对较大;淤积在断面上的分布也不均匀,泥沙淤积对河口地区的港口及航道水深有一定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瓯江河口挟沙能力的初步探讨 [J].
陆建宇 ;
陆永军 ;
李浩麟 .
海洋工程, 2002, (01) :46-51
[2]   河口河相关系及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J].
韩曾萃 ;
符宁平 ;
徐有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1, (01) :30-37
[3]   再论泥沙起动流速 [J].
窦国仁 .
泥沙研究, 1999, (06) :1-9
[4]   支流河口水沙运动的二维数学模型研究——以长江上游的嘉陵江河口为例 [J].
陆永军 .
水利学报, 1998, (10) :3-5
[5]   潮汐河口二维动床紊流模型 [J].
陆永军 ;
袁美琦 .
水科学进展, 1998, (02) :3-5
[6]   荆江重点浅滩整治的二维动床数学模型研究 [J].
陆永军 ;
刘建民 .
泥沙研究, 1998, (01) :39-53
[7]   敖江港淤积及治理措施研究 [J].
李浩麟 .
海洋工程, 1992, (02) :51-62
[8]   钱塘江河口潮流输沙数学模型 [J].
林秉南 ;
黄菊卿 ;
李新春 .
泥沙研究, 1981, (02) :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