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63
作者
张建军
李慧敏
徐佳佳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关键词
水土保持林; 土壤水分; 耗水量; 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土壤水分,植被与土壤水分关系的研究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间采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定位监测系统以每30min监测1次的频度,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地、油松人工林地、次生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次生林地0—150 cm土层中平均蓄水量为331.95mm,刺槐人工林地为233.85 mm,有整地措施的油松人工林地为314.85 mm,刺槐人工林比次生林多消耗的98.10 mm土壤水分主要来源于80 cm以下土层。次生林主要消耗0—80 cm土层的水分,而人工林不但对0—80 cm土层水分的消耗量大于次生林,对深层土壤的消耗也较次生林大,这将有可能导致人工林地深层土壤的"干化"。在土壤水分减少期(11—1月)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的日均损耗量为0.86mm、油松人工林为0.82 mm、次生林为0.84 mm。土壤水分缓慢恢复期(2—5月)刺槐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的恢复速度0.90mm/d,油松人工林地为0.53mm/d、次生林地为0.79 mm/d。土壤水分剧烈变化期(5—10月)刺槐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含量的极差为95.71mm,油松人工林地为179.1mm,次生林地为72.03mm。在干旱少雨的黄土高原进行植被恢复时,应多采取封山育林等方式,依靠自然力量形成能够与当地土壤水资源相协调的次生林,是防止人工植被过度耗水形成"干化层"、保障水土保持植被持续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1] 陕北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生长与土壤干化的关系研究
    王力
    邵明安
    李裕元
    [J]. 林业科学, 2004, (01) : 84 - 91
  • [12] 黄土丘陵区植被的土壤水文效应
    徐学选
    刘江华
    高鹏
    王炜
    [J].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8) : 1347 - 1351
  • [13] 黄土高原人工林对区域深层土壤水环境的影响
    穆兴民
    徐学选
    王文龙
    温仲明
    杜峰
    [J]. 土壤学报, 2003, (02) : 210 - 217
  • [14] 林分立地和林种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王孟本
    李洪建
    不详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1, (S2) : 43 - 46
  • [15]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与水土保持措施相互作用
    穆兴民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0, (02) : 41 -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