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性新农合报销比例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被引:13
作者
易福金 [1 ]
顾熀乾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报销比例; 劳动力流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F842.684 []; F323.89 [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为分析新农合异地就诊和报销的地域性歧视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跨城乡、跨区域流动的影响,本文利用7个劳务输出大省20072011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县内报销比例每提高10%,农村劳动力选择县内务工的概率增加1.9%。同时,县内报销比例的上升对农村劳动力跨省务工的积极性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另一方面,新农合的实施对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提升、外省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回流以及对农村劳动力供给的负面影响使得这项医疗保障政策并没有显著提高农民收入。
引用
收藏
页码:2 / 15+96 +9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基本公共服务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研究 [J].
杨刚强 ;
孟霞 ;
石欣 ;
高威 .
宏观经济管理, 2013, (08) :38-39
[3]   新农合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基于全国性面板数据的分析 [J].
秦雪征 ;
郑直 .
中国农村经济, 2011, (10) :52-63+76
[4]   两轮“民工荒”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J].
李波平 ;
田艳平 .
农业经济问题, 2011, 32 (01) :88-94+112
[5]   从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看国家健康保障制度建设 [J].
尧金仁 .
上海经济研究, 2010, (09) :82-88
[6]   “民工荒”现象:成因及政策涵义分析 [J].
蔡昉 .
开放导报, 2010, (02) :5-10
[7]   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一个分析框架——从迁移成本角度解释2003—2007年农民工市场的变化 [J].
纪月清 ;
刘迎霞 ;
钟甫宁 .
农业技术经济, 2009, (05) :4-11
[8]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制度分析 [J].
简新华 ;
张建伟 .
人口研究, 2005, (02) :49-55
[9]   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研究 [J].
张晓辉 .
中国农村经济, 1999, (10) :68-72
[10]  
中国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