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大都市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13
作者
程佳 [1 ,2 ]
孔祥斌 [1 ,2 ]
赵晶 [1 ,2 ]
张雪靓 [1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国土资源部耕地质量与监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主体功能区; 北京市; 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3.2 [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摘要
通过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基于北京市主体功能空间分区的建设用地集约评价方法,分析主体功能区建设用地集约水平的空间变化差异,并提出基于空间功能相匹配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调控对策。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北京市主体功能区中的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分别处于高度集约区、中度集约区和低度集约区之间,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处于低度集约区;相关指标评价中,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有提升潜力,但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的人口负荷超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与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存在一致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07 / 21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鄂尔多斯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与对策探析 [J].
尹福林 ;
张艳 ;
王友军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1 (01) :106-109
[2]   京郊不同城市功能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度的比较研究 [J].
曲衍波 ;
张凤荣 ;
郭力娜 ;
李灿 ;
姜广辉 .
资源科学, 2011, 33 (04) :720-728
[3]   西宁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 [J].
宋成舜 ;
周惠萍 ;
刘成武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1, 27 (02) :112-115
[4]   北京国土空间结构与未来空间秩序研究——基于主体功能区划框架 [J].
姜广辉 ;
付晶 ;
谭雪晶 ;
宫攀 ;
张瑞娟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1) :20-27
[5]  
广东省县级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以紫金县为例[J]. 张俊平,胡月明,田原,王璐,刘素萍.应用生态学报. 2010(02)
[6]   安徽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J].
项思可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36) :8365-8375
[7]   湖南省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J].
刘晋 ;
魏晓 ;
林目轩 ;
王宽苏 ;
蒋建良 ;
刘镋 ;
王良健 .
经济地理, 2009, 29 (10) :1725-1730
[8]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探讨 [J].
段浩 .
上海地质, 2009, (03) :39-43
[9]   基于熵值法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甘肃省为例 [J].
石培基 ;
邴广路 .
干旱区研究, 2009, 26 (04) :502-507
[10]   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技术体系与思路 [J].
林坚 ;
张沛 ;
刘诗毅 .
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 (04)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