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盐、硝酸盐组成对海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30
作者
王修林
邓宁宁
祝陈坚
韩秀荣
李克强
辛宇
陈莉莉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关键词
赤潮藻; 终止生物量; 磷酸盐; 硝酸盐; 氮磷比;
D O I
10.16441/j.cnki.hdxb.2004.03.016
中图分类号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 1次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组成磷酸盐 (PO4- P)和硝酸盐 (NO3 - N)对新月菱形藻、旋链角毛藻和中肋骨条藻 3种海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L ogistic生长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不同组成 PO4- P和 NO3 - N条件下 3种海洋赤潮藻生长状况 ,其中拟合相关系数 R2 =0 .95± 0 .0 3。进一步研究表明 ,3种海洋赤潮藻均存在营养盐生长阈值 C*PO4,C*NO3 ,在本文实验条件下新月菱形藻的 C*PO4为 1.72μmol· L-1,C*NO3 为 4 0 .4 2μmol· L-1;旋链角毛藻的分别为 2 .0 7μmol· L-1和 4 4.76 μmol· L-1;中肋骨条藻的分别为 1.13μmol· L-1和 30 .2 6 μmol· L-1。当 PO4- P,NO3 - N初始浓度分别小于其营养盐生长阈值 C*PO4,C*NO3 时 ,随其初始浓度增加会促进 3种赤潮藻生长 ,但当初始浓度大于营养盐生长阈值时 ,随营养盐初始浓度增加反而会逐渐限制其生长。这表明 3种海洋赤潮藻都存在 1个适宜其生长的 (N∶ P) 最佳值 ,其中新月菱形藻的 (N∶ P) 最佳值 =2 0∶ 1,旋链角毛藻的 (N∶ P) 最佳值 =19∶ 1,中肋骨条藻的 (N∶ P) 最佳值 =32∶ 1。
引用
收藏
页码:453 / 46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利用化学因子预测赤潮的可行性探讨 [J].
张正斌 ;
刘春颖 ;
邢磊 ;
任春艳 ;
刘莲生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257-263
[2]   大亚湾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spp.)种群的季节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陈菊芳 ;
徐宁 ;
王朝晖 ;
黄伟建 ;
谢隆初 ;
江天久 ;
齐雨藻 .
环境科学学报, 2002, (06) :743-748
[3]   石油烃污染物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与模型 [J].
张蕾 ;
王修林 ;
韩秀荣 ;
祝陈坚 ;
石晓勇 ;
蒋凤华 ;
杨汝君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5) :804-810
[4]   渤海中部和渤海海峡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 [J].
孙军 ;
刘东艳 ;
杨世民 ;
郭健 ;
钱树本 .
海洋与湖沼, 2002, (05) :461-471
[5]   象山港海域富营养化与赤潮的关系 [J].
谷颖 ;
项有堂 .
海洋环境科学, 2002, (03) :67-69
[6]   不同氮磷比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特性的影响 [J].
刘东艳 ;
孙军 ;
陈宗涛 ;
魏天迪 .
海洋湖沼通报, 2002, (02) :39-44
[7]   赤潮形成与富营养化及生化防治机理——污水深度处理与脱氮除磷 [J].
李红山 ;
黎松强 .
海洋技术, 2002, (02) :69-73
[8]   不同氮、磷比例对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 [J].
刘东艳 ;
孙军 ;
巩晶 ;
钱树本 .
海洋水产研究, 2002, (01) :29-32
[9]   三亚湾氮磷比值分布及其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 [J].
王汉奎 ;
董俊德 ;
张偲 ;
黄良民 .
热带海洋学报, 2002, (01) :33-39
[10]   环境因子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综合影响 [J].
颜天 ;
周名江 ;
钱培元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2, (02) :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