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模型中国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

被引:44
作者
元相虎
李华
陈彬
机构
[1]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
[2]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
[3]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经济; 可持续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20106 ;
摘要
在介绍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中国历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1981~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承载力比较稳定,人均生态足迹从1981年到1996年逐步上升,1997年开始小幅度下降。本文对中国生态足迹时间序列的研究分析表明若要改变长期的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就要降低人口数量,改变资源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生态足迹研究述评 [J].
尹璇 ;
倪晋仁 ;
毛小苓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05) :47-54
[2]   中国历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可持续性评估 [J].
刘宇辉 ;
彭希哲 .
生态学报, 2004, (10) :2257-2262
[3]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陈东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280-285
[4]   生态足迹研究的国内外近期进展 [J].
王书华 ;
毛汉英 ;
王忠静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6) :776-782
[5]   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 [J].
杨开忠 ;
杨咏 ;
陈洁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6) :630-636
[6]   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地理学报, 2000, (05) :607-616
[7]  
三种生产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J]. 叶文虎,陈国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7(02)
[8]  
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奥)陶在朴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