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区隔:基于网络司法舆情的考辩

被引:3
作者
何士青
赵佳敏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网络司法舆情; 自媒体; 清醒与迷失; 革新路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6 [司法制度]; C912.63 [社会舆论];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50301 ; 050302 ;
摘要
[目的/意义]近几年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发展,网络司法舆情案件频繁发生,民众参与网络司法舆情案件与日俱增。通过研究我国网络司法舆情案件分析司法舆情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通过对策建议对消极因素进行加强。[方法/过程]从2018年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司法舆情案件"昆山龙哥"案司法舆情现状出发,具体从司法舆情案件的网络推手、价值评估、风险分析和革新路径等4个方面加以阐释。[结果/结论]研究分析发现自媒体是一个新兴事物,加上我国没有专门的法律对其规定,网络司法舆情案件易成为舆论暴力、干预司法独立,影响普法宣传的工具。参与网络司法舆情案件的主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事件当事人、司法机关等,现代的社会治理,逻辑顺序是法(治)、理(性)、情(感),而不是情理法,因此,加强针对网络司法舆情相关主体的法律规制,教育民众理性参与网络司法舆情案件是促进网络司法舆情顺利发展的方向路径。检察机关、理论专家等第三方主体参与网络司法舆情案件可以加强民众对法律的信任度,更好的促进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9+94 +9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法院舆情危机预防和应对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J].
姬忠彪 .
法律适用, 2017, (09) :110-115
[2]   网络舆情之于司法审判:冲突与优化 [J].
孙彩虹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5 (05) :28-35
[3]   人民网舆情报告折射的我国司法舆情特征 [J].
陈佳佳 ;
骆正林 .
新闻爱好者, 2015, (02) :54-58
[4]   关于“李某某案件”的网络舆情分析 [J].
薛静华 .
中国青年研究, 2013, (11) :102-106
[5]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新课题——网络舆情与司法权运行良性互动机制研究 [J].
孙莉玲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15 (03) :5-8+134
[6]   “案结事了”: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的验算与实践 [J].
宋豫 ;
李健 .
河北法学, 2013, 31 (02) :184-190
[7]   媒体对司法的监督 [J].
王建林 .
河北法学, 2004, (06) :133-136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出版社.2018,
[9]  
论犯罪与刑罚.[M].(意) 贝卡里亚;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0]  
法院与媒体.[M].怀效锋; 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