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夏玉米周年耕作措施对夏玉米茎秆和穗部性状的影响

被引:6
作者
刘淑梅 [1 ]
张洪生 [1 ]
韩伟 [2 ]
姜雯 [1 ]
张倩 [1 ]
机构
[1]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山东省旱作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
[2]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关键词
深耕; 免耕; 秸秆还田; 夏玉米;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探索山东省半湿润易旱区夏玉米高产稳产适宜耕作措施,将冬小麦和夏玉米两季耕作技术作为一体,设置了10种周年耕作措施,比较分析不同耕作措施对夏玉米茎秆、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耕作试验(一周年)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对玉米株高和穗位高没有显著性影响,而对茎粗和穗高系数影响显著,其中对照即常规耕作方式(小麦旋耕+玉米直播+秸秆不还田)茎秆最细,穗高系数最高,而A1B1(1小麦旋耕+玉米旋耕+秸秆还田)、A2B2(1小麦免耕+玉米直播+秸秆还田)、A3B3(1小麦深松+玉米深松+秸秆还田)和A4B4(1小麦深耕+玉米深耕+秸秆还田)耕作处理间茎秆粗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各耕作措施显著增加了玉米穗行粒数和百粒重,秃顶长度减小,籽粒产量和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其中A1B1(1小麦旋耕+玉米旋耕+秸秆还田)耕作处理籽粒产量最高,比对照高35.83%。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土地沙漠化治理与保护性耕作.[M].路明;赵明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  
山东统计年鉴.[M].山东省统计局编;张德宽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3]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田保护性耕作节水机理及效应的研究.[D].吕美蓉.山东农业大学.2008, 02
[4]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玉米抗倒性能的影响 [J].
沈学善 ;
李金才 ;
屈会娟 ;
魏凤珍 ;
张一 ;
武文明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10) :2005-2012
[5]   山东省小麦玉米两熟农田高产可持续性探析 [J].
韩伟 ;
赵长星 .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03) :195-199
[6]   鲁东丘陵区玉米—小麦一年两熟一体化耕作技术体系研究 [J].
丁晓义 ;
姜鸿明 ;
董超 ;
李林志 ;
陈永娜 ;
严美玲 .
山东农业科学, 2010, (11) :19-23
[7]   玉米茎秆性状与倒伏性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J].
丰光 ;
景希强 ;
李妍妍 ;
王亮 ;
黄长玲 .
华北农学报, 2010, (S1) :72-74
[8]   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华北平原夏玉米产量效应的研究 [J].
金亚征 ;
谢瑞芝 ;
冯聚凯 ;
李少昆 ;
高世菊 ;
丁丽梅 .
玉米科学, 2008, (04) :143-146
[9]   土壤耕作及秸秆还田对冬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J].
韩宾 ;
李增嘉 ;
王芸 ;
宁堂原 ;
郑延海 ;
史忠强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2) :48-53
[10]   玉米茎秆性状与抗折断力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J].
张芳魁 ;
霍仕平 ;
张健 ;
张兴端 ;
晏庆九 ;
向振凡 ;
余志江 ;
彭方明 ;
熊闻霞 ;
陈克富 .
玉米科学, 2006, (06) :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