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地差异化休耕模式及技术措施探讨

被引:23
作者
苏康传 [1 ]
杨庆媛 [2 ]
张忠训 [3 ]
毕国华 [4 ]
机构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西南山地生态循环农业国家级培育基地
[3] 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4] 西南大学绿色低碳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业; 耕地; 休耕模式; 技术措施;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45 [有机农业];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耕地休耕模式是实行耕地休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差异化的休耕模式对中国全面实施耕地休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系统分析法及案例分析法等,结合中国耕地休耕主要试点区实地调研资料及数据,总结、提炼差异化耕地休耕模式。结果表明:中国耕地休耕模式设计应充分考虑制度主体、制度客体及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模式内涵、模式适用区域、典型案例区及主要休耕技术措施等进行设计。中国耕地差异化休耕模式主要有地下水漏斗区节水保水型休耕模式、土地污染区清洁去污型休耕模式、生态严重退化区生态修复型休耕模式、耕作过度集约化区耕地地力保护型休耕模式及耕地撂荒严重区的"流转+休耕"模式。差异化休耕模式涉及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休耕时长安排、培肥技术、休耕地翻耕技术及休耕试验示范技术等。当前中国休耕时长安排主要有季节性休耕、长期休耕及短期休耕3类;休耕培肥技术主要有少耕肥豆轮作、免耕过腹还田、免耕净种绿肥、免耕肥草间套种、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腐熟农家肥)及上述多种方式混合形成的技术措施;休耕地翻耕技术主要有深松浅翻、深翻晒垡、旋耕保墒等;休耕试验示范技术主要包括休耕绿肥品种筛选试验、休耕时长试验、土壤指标测定试验、休耕对比示范等,并以甘肃省环县为案例对休耕模式技术措施进行分析,可为中国全面开展耕地休耕提供案例参考和技术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283 / 29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变化及海外农业资源利用对策 [J].
贾盼娜 ;
刘爱民 ;
成升魁 ;
强文丽 ;
吴良 ;
李鹏 .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 (07) :1357-1364
[2]   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与小农经济变迁耦合机理 [J].
苏康传 ;
杨庆媛 ;
张佰林 ;
张忠训 .
地理研究, 2019, 38 (02) :399-413
[4]   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视角下三峡库区农户施肥行为探讨 [J].
梁增芳 ;
肖新成 ;
倪九派 ;
吴彦 ;
付川 .
中国水土保持, 2019, (01) :55-57
[5]   中国水土资源本底匹配状况研究 [J].
孙侦 ;
贾绍凤 ;
严家宝 ;
朱文彬 ;
梁媛 .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 (12) :2057-2066
[6]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农户参与重金属污染耕地休耕治理行为 [J].
俞振宁 ;
谭永忠 ;
练款 ;
吴次芳 .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 (24) :266-273
[7]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休耕地的空间配置研究——以贵州省晴隆县为例 [J].
杨庆媛 ;
毕国华 ;
陈展图 ;
曾黎 ;
杨人豪 .
地理学报, 2018, 73 (11) :2250-2266
[8]   世界耕地休耕时空配置的实践及研究进展 [J].
石飞 ;
杨庆媛 ;
王成 ;
陈展图 .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 (14) :1-9
[9]   中国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解析 [J].
张佰林 ;
高江波 ;
高阳 ;
蔡为民 ;
张凤荣 .
地理学报, 2018, 73 (03) :503-517
[10]   我国东北黑土地保护与肥力提升的成效与建议 [J].
韩晓增 ;
邹文秀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 33 (02) :20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