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PSIR概念模型的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生态环境效应评估

被引:9
作者
王兵 [1 ,2 ]
刘国彬 [2 ]
张光辉 [1 ,2 ]
杨勤科 [2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3]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生态恢复; 环境效应; DPSIR; 黄土丘陵区;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13.02.006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基于DPSIR概念模型,以延安市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试验示范区为实证研究对象,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环节综合对研究区域1999—2009年退耕还林(草)实施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阶段驱动力值、影响值和生态环境效应值呈现增加趋势,工程结束后均有所降低,而后随时间逐步增加并趋于稳定,压力值随年限总体波动较大,状态值则持续平稳增加。总体而言,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水土流失问题也得以缓解。研究还发现,输沙模数、降雨量、耕地压力、自然偏离度和人均纯收入等指标是研究区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敏感指标,其对生态环境综合值影响较明显。退耕还林(草)工程通过改变传统的广种薄收耕作观念,发展集水灌溉及大棚等高效设施农业,在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的同时提高了当地农民收入,减轻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调整其朝着与自然环境和谐的方向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5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黄土高原小流域不同坡地利用方式的水土流失特征 [J].
姜娜 ;
邵明安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6) :36-41
[2]   基于生态安全的干旱区绿洲生态需水研究 [J].
刘金鹏 ;
费良军 ;
南忠仁 ;
尹亚坤 .
水利学报, 2010, (02) :226-232
[3]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径流调节效应 [J].
张晓明 ;
曹文洪 ;
余新晓 ;
武思宏 .
水利学报, 2009, 40 (06) :641-650
[4]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附视频 [J].
刘国彬 ;
王国梁 ;
上官周平 ;
张文辉 ;
穆兴民 ;
谢永生 ;
李敏 .
中国水土保持, 2008, (12) :37-39+72
[5]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水资源环境及对策 [J].
何小武 ;
刘广全 ;
郭孟华 .
水利学报, 2008, (07) :843-847
[6]   西北黄土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J].
刘国彬 ;
李敏 ;
上官周平 ;
穆兴民 ;
谢永生 ;
李占斌 ;
梁银丽 ;
张文辉 ;
侯庆春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01) :16-21
[7]   基于DPSIR概念框架的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新思路 [J].
韦杰 ;
贺秀斌 ;
汪涌 ;
花利忠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7, (04) :66-69
[8]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水保措施及植被对流域尺度水沙关系的影响 [J].
郑明国 ;
蔡强国 ;
王彩峰 ;
刘纪根 .
水利学报, 2007, (01) :47-53
[9]   纸坊沟流域黄土丘陵区土地生产力变化与生态环境改善 [J].
温仲明 ;
焦峰 ;
赫晓慧 ;
杨勤科 ;
刘宝元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8) :91-95
[10]   试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若干科学问题 [J].
刘国彬 ;
杨勤科 ;
陈云明 ;
张文辉 ;
许明祥 .
中国水利, 2006, (12)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