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浙江省儿童医院1991~2000年儿童败血症病原菌变迁及耐药分析
被引:27
作者:
徐亚萍
邵洁
机构:
[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杭州,杭州
来源:
关键词:
败血病;
微生物学;
药物耐受性;
儿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46.5 [微生物学检验];
学科分类号:
100208 ;
摘要:
目的 探讨浙江省部分地区近 10年小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变迁及近年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性。方法 对 1991~ 2 0 0 0年浙江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送检的血标本 ,分别采用肉汤 (1991~ 1996年 )及VITALAER全自动血培养仪 (1997~ 2 0 0 0年 )进行培养 ,采用API系统及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按美国NCCLS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革兰阳性菌检出构成比明显高于革兰阴性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 10年间逐年增加 ,到 2 0 0 0年检出构成比达 6 9 0 %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逐年下降 ,分别从 1991年 35 4 %、18 2 %下降到 2 0 0 0年 5 3%、1 5 %。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 90 %以上 ,对红霉素的耐药率 70 %以上 ;耐苯唑西林CNS达 6 0 2 % ,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 10 3% ;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假单胞菌及其他肠杆菌对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均敏感 ,而对氨苄西林、第 1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多在 5 0 %以上。结论 (1)儿科败血症病原以革兰阳性菌占优势 ,葡萄球菌居首位 ,新生儿和婴儿以CNS为主 ,学龄儿童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2 )革兰阴性菌中 ,新生儿和婴儿以大肠埃希菌为主 ,学龄儿童以沙门菌为主 ;(3)儿科检出菌存在严重耐药问题 ,及时监测病原菌变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5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