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斑茅种质资源分子多态性分析

被引:30
作者
张木清
洪艺珣
李奇伟
刘少谋
张垂明
杨荣仲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2]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关键词
斑茅; ISSR; 分子多态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6.1 [甘蔗];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我国8省区的30个斑茅〔Erianthusarundinaceus(Retz.)Jesw.〕无性系的分子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共扩增出87条多态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带数为5.1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64.89%,多态信息量(PIC)为0.58,说明我国斑茅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研究结果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可将30个斑茅无性系归为4大类,同一地区的斑茅无性系基本聚在同一类,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ISSR分子标记在甘蔗及其近缘属分类上的应用 [J].
余爱丽 ;
张木清 ;
陈如凯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484-489
[2]   具有斑茅种质的耐旱甘蔗品系的选育 [J].
廖兆周 ;
劳方业 ;
周耀辉 ;
李奇伟 ;
邓海华 ;
黄鸿能 ;
符城 ;
胡后祥 ;
杨业后 ;
陈西文 .
作物学报, 2002, (06) :841-846
[3]   RAPD和ISSR标记对甜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J].
刘万勃 ;
宋明 ;
刘富中 ;
王怀松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2, (03) :231-236
[4]   斑茅F1品系崖城96-66与CP84-1198杂交后代的鉴别 [J].
杨业后 ;
符成 ;
张垂明 ;
邓海华 ;
廖兆周 .
甘蔗糖业, 2002, (04) :11-14
[5]   斑茅的杂交利用价值探讨 [J].
沈万宽 .
甘蔗, 2002, (03) :1-5
[6]   甘蔗属及其近缘植物的染色体分析 [J].
蔡青 ;
文建成 ;
范源洪 ;
王丽萍 ;
马丽 .
西南农业学报, 2002, (02) :16-19
[7]   斑茅F2杂种选育与同工酶标记辅助选择 [J].
邓海华 ;
廖兆周 ;
李奇伟 ;
劳方业 ;
符成 ;
陈西文 ;
张垂明 ;
刘少谋 ;
杨业后 .
甘蔗糖业, 2002, (01) :1-5
[8]   斑茅染色体和植物学性状观察研究 [J].
杨清辉 ;
李富生 ;
肖凤回 ;
何顺长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4) :28-31
[9]   云南省甘蔗野生资源植物开发利用前景的探讨 [J].
何顺长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987, (01) :105-111
[10]   谈谈蔗茅在甘蔗杂交育种中的价值问题 [J].
陈逢彩 .
甘蔗糖业, 1979, (07) :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