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地区火烧迹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的物种多样性动态

被引:9
作者
罗涛
何平
张志勇
Bijoy Neog
冀花存
龚传秀
刘光华
机构
[1]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火烧迹地; 恢复; 物种多样性; 演替;
D O I
10.13718/j.cnki.xdzk.2007.06.026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渝西地区不同恢复方式下不同年龄的火烧迹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火烧迹地的植被均匀度、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等随恢复年限的变化曲线在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两种情况下有很大差异.实验中看不出两种恢复方式的不同是否能决定群落最终的物种多样性水平,但是不同的恢复方式可以加快或减缓物种多样性恢复的过程.实验还表明:在人工恢复的35年以内,多样性的恢复是一个“S”形变动的过程.人工恢复可以缩短灌木丛阶段的年限,加快乔木层的建成,同时促使该类型林区更长时间的停留在针叶林阶段,推迟该林区向顶级群落的演替进程;在自然恢复的40年以内,多样性的恢复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在最初的8年以内,其多样性不如人工恢复,但在恢复40年左右的时候,其多样性却可以达到一个比人工恢复高很多的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大兴安岭北坡火烧迹地森林景观恢复及其影响因子——以郁闭度指标为例 [J].
解伏菊 ;
肖笃宁 ;
李秀珍 ;
魏建兵 ;
王绪高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9) :1711-1718
[2]   川西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天然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动态 [J].
王玉涛 ;
侯广维 ;
冯元普 ;
马钦彦 ;
康峰峰 .
四川林业科技, 2005, (02) :12-19
[3]   重庆璧山县铁围寨马尾松人工造林生态恢复中的群落特征附视频 [J].
陈晓燕 ;
何丙辉 .
贵州农业科学, 2004, (03) :9-11
[4]   秦岭太白山弃耕地植物群落演替的生态学研究 Ⅱ演替系列的群落α多样性特征 [J].
高贤明 ;
黄建辉 ;
万师强 ;
陈灵芝 .
生态学报, 1997, (06) :57-63
[5]   鼎湖山人工马尾松第1代与自然更新代生长动态比较 [J].
彭少麟 .
应用生态学报, 1995, (01) :11-13
[6]   四川缙云山森林群落的同期发生演替及其模型预测 [J].
熊利民 ;
钟章成 .
生态学报, 1991, (01) :49-53
[7]   The intermediate disturbance hypothesis does not explain fire and diversity pattern in fynbos [J].
Schwilk, DW ;
Keeley, JE ;
Bond, WJ .
PLANT ECOLOGY, 1997, 132 (01) :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