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年龄段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动态演变

被引:18
作者
段白鸽
机构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死亡率改善; 平均预期寿命; 动态死亡率模型; 动态生命表; 趋同化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4 [人口问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文章基于Lee-Carter模型从拟合和预测全年龄段人口死亡率、计算平均预期寿命和构造动态生命表的应用三方面深度诠释了我国大陆1994-2060年、台湾地区1970-2060年0-100岁及以上男性、女性和合计人口死亡率及平均预期寿命的动态演变规律,并针对台湾地区充足死亡率数据和大陆地区有限死亡率数据,探讨了Lee-Carter模型预测结果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死亡率改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的程度明显高于男性,且这种性别差异在未来50年仍持续显著。无论是男性、女性还是合计人口,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各年龄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之间的差异明显缩小,未来死亡率呈现趋同化发展。这种趋同化发展可以为我国长寿风险的量化与管理、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完善、制度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63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国人口死亡率改善水平比较分析 [J].
王晓军 ;
米海杰 .
统计研究, 2013, 30 (02) :58-63
[2]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的实证研究 [J].
苟晓霞 .
人口与经济, 2012, (03) :45-50
[3]  
两种平均预期寿命差异分解模型的比较研究[J]. 彭非,封婷.人口研究. 2011(03)
[4]   中国人口死亡率随机预测模型的比较与选择 [J].
王晓军 ;
黄顺林 .
人口与经济, 2011, (01) :82-86
[5]   Lee-Carter死亡率模型的估计与应用——基于中国人口数据的分析 [J].
李志生 ;
刘恒甲 .
中国人口科学, 2010, (03) :46-56+111
[6]   我国婴儿死亡率的变动趋势及区域差异研究 [J].
明艳 .
人口研究, 2009, 33 (05) :77-87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死亡的水平、模式及区域差异 [J].
任强 ;
游允中 ;
郑晓瑛 ;
宋新明 ;
陈功 .
中国人口科学, 2004, (03) :21-31+81
[8]   香港人口死亡率演变及其未来发展 [J].
王建平 ;
涂肇庆 .
人口研究, 2003, (05) :63-72
[9]   On age-period-cohort parametric mortality rate projections [J].
Haberman, Steven ;
Renshaw, Arthur .
INSURANCE MATHEMATICS & ECONOMICS, 2009, 45 (02) :255-270
[10]   A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OF STOCHASTIC MORTALITY MODELS USING DATA FROM ENGLAND AND WAL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J].
Cairns, Andrew ;
Blake, David ;
Dowd, Kevin ;
Coughlan, Guy ;
Epstein, David ;
Ong, Alen ;
Balevich, Igor .
NORTH AMERICAN ACTUARIAL JOURNAL, 2009, 13 (01)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