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栖息地片断化对种群基因流的影响

被引:14
作者
程宏毅
鲍毅新
陈良
胡知渊
葛宝明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
[2] 浙江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 浙江金华
关键词
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 栖息地片断化; 基因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栖息地片断化可能影响种群的基因流,进而导致近交,降低个体生活力,是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物种绝灭的主要因素。被列为国家I级保护动物的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由于自身目前的濒危状况和生物学特异性,使得栖息地片断化对其影响更甚。为了更好的保护该珍稀物种,研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划分了浙江遂昌的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和开化的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黑麂栖息地的片断化斑块,并通过所得片断化斑块数据进行两个保护区在片断化程度的计算,同时从片断化斑块获取黑麂的组织、粪便样品,提取黑麂的线粒体DNA,估算其基因流大小。以此初步确定两个保护的黑麂栖息地片断化程度对种群基因流的影响。各项片断化指数均表明,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的黑麂栖息地片断化程度要小于古田山自然保护区。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黑麂片断化种群的平均基因流Nm达到了3.65,明显高于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的1.12。结果表明,栖息地片断化可能对黑麂种群的基因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恢复黑麂栖息地,否则将严重阻碍片断化种群间的个体迁移、扩散和基因交流。
引用
收藏
页码:1109 / 111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黑麂粪便DNA提取及其PCR检测 [J].
程宏毅 ;
鲍毅新 ;
郑荣泉 ;
陈良 ;
葛宝明 .
生态科学, 2006, (02) :158-161
[2]   中国黑斑蛙种群的线粒体DNA多样性和生物地理演化过程的初探 [J].
杨玉慧 ;
张德兴 ;
李义明 ;
吉亚杰 .
动物学报, 2004, (02) :193-201
[3]   基于遥感和GIS的干旱区绿洲景观破碎化分析——以金塔绿洲为例 [J].
郭明 ;
马明国 ;
肖笃宁 ;
赵善伦 .
中国沙漠, 2004, (02) :89-94
[4]   基于遥感与GIS的海口市景观格局动态演化 [J].
田光进 ;
张增祥 ;
张国平 ;
周全斌 ;
赵晓丽 .
生态学报, 2002, (07) :1028-1034
[5]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四湖地区湿地景观格局分析 [J].
陈康娟 ;
王学雷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03) :219-223
[6]   空间分子生态学——分子生态学与空间生态学相结合的新领域 [J].
张爱兵 ;
谭声江 ;
陈建 ;
李典谟 .
生态学报, 2002, (05) :752-769
[7]   浙江西部白颈长尾雉栖息地片断化研究 [J].
丁平 ;
姜仕仁 ;
诸葛阳 .
动物学研究, 2000, (01) :65-69
[8]   黄河三角洲景观组分判定与景观破碎化分析 [J].
布仁仓 ;
王宪礼 ;
肖笃宁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3) :66-69
[9]   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J].
胡志昂 ;
王洪新 .
生态学报, 1998, (06) :3-12
[10]  
梅花鹿保护遗传学研究[D]. 吴华.浙江大学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