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惠民凹陷临南洼陷油气运移特征研究
被引:12
作者:

朱志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国际项目评价研究筹备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国际项目评价研究筹备组

曾溅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国际项目评价研究筹备组

王建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国际项目评价研究筹备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国际项目评价研究筹备组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国际项目评价研究筹备组
[2]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
关键词:
临南洼陷;
油气运移;
运移动力;
输导体系;
运移方向;
运移时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详细分析临南洼陷油气运移的动力系统、输导条件、运移方向以及运移时期的基础上,对临南洼陷内油气运移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临南洼陷油气运移系统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在3000m以上地层为正常压力系统,3000m以下地层为混合压力系统,浮力和异常压力构成了临南洼陷内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2)近东西走向的断层和相互连通的砂体共同组成了油气由洼陷中心向边缘运移的通道;(3)油气由洼陷中心向边缘运移共有4个优势运移方向;(4)油气运移时期出现在渐新世东营期。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8+196
+1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惠民凹陷西南缓坡带断层的封闭性
[J].
朱志强
;
高先志
;
曾溅辉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3 (04)
:1-5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高先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2]
惠民凹陷西南缓坡带断层的封闭性
[J].
朱志强
;
高先志
;
曾溅辉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3 (04)
:1-5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高先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3]
临南洼陷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藏时间研究
[J].
朱志强
;
曾溅辉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31-34+17

朱志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4]
临南洼陷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藏时间研究
[J].
朱志强
;
曾溅辉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31-34+17

朱志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5]
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的类型及其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J].
姜振学
;
庞雄奇
;
曾溅辉
;
王洪玉
;
罗群
.
地学前缘,
2005, (04)
:507-516

姜振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

庞雄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

曾溅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

王洪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

罗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
[6]
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的类型及其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J].
姜振学
;
庞雄奇
;
曾溅辉
;
王洪玉
;
罗群
.
地学前缘,
2005, (04)
:507-516

姜振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

庞雄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

曾溅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

王洪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

罗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
[7]
惠民凹陷临南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J].
韩天佑
;
石硕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4, (04)
:309-314

韩天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石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
惠民凹陷临南洼陷异常低压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J].
赵阳
;
刘震
;
戴立昌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713-716

赵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刘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戴立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9]
惠民凹陷西部油气成藏期分析
[J].
杨万芹
;
蒋有录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01)
:20-22+82

杨万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10]
惠民凹陷西部油气成藏期分析
[J].
杨万芹
;
蒋有录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01)
:20-22+82

杨万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