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的类型及其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115
作者
姜振学
庞雄奇
曾溅辉
王洪玉
罗群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
关键词
油气运移; 优势运移通道; 油气成藏; 物理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地质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证实地质条件下油气总是沿着浮力最大和阻力最小的的方向和通道运移,形成油气优势运移通道有5种基本模式:级差优势、分隔优势、流向优势、流压优势和断面优势。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油气运移实际通道只占输导层的1%10%,但却运输了油气的绝大部分;输导层物性的差异、盖层沉降中心的偏移、流体动力、断层倾角及断层面几何形态控制了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实际地质条件下油气运移所形成的优势通道是上述5种模式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优势通道是大部分油气运移的实际路径,其研究对追踪油气来源、预测有利圈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07 / 51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油气运移基础理论与油气勘探 [J].
李明诚 .
地球科学, 2004, (04) :379-383
[2]   油气差异泵吸作用机理探讨——以泌阳凹陷为例 [J].
尹伟 ;
吴胜和 ;
王子煜 ;
夏东领 .
地学前缘, 2003, (04) :619-628
[3]   油气运聚动力学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J].
罗晓容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5) :337-346
[4]   对油气运聚研究中一些概念的再思考 [J].
李明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2) :13-16
[5]   油气成藏动力学及其研究进展 [J].
郝芳 ;
邹华耀 ;
姜建群 .
地学前缘, 2000, (03) :11-21
[6]   石油与天然气运移研究综述 [J].
李明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4) :3-10+109
[7]   有效运聚通道的提出与确定初探 [J].
王震亮 ;
陈荷立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9, (01) :73-77
[8]   有机包裹体在生油盆地研究中的应用 [J].
郑有业 ;
李晓菊 ;
马丽娟 ;
林松辉 .
地学前缘, 1998, (02) :156-162
[9]   油气成藏保存条件的综合研究 [J].
李明诚 ;
李伟 ;
蔡峰 ;
孙大明 .
石油学报, 1997, (02) :44-51
[10]   三肇地区扶余油层油气运移形式及供油气单元特征 [J].
姜振学,付广 .
天然气工业, 1994, (06) :24-2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