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种群空间格局对比

被引:28
作者
杨洪晓 [1 ]
张金屯 [2 ]
李振东 [1 ]
吴波 [3 ]
张忠山 [4 ]
王妍 [3 ]
机构
[1] 青岛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4] 不详
关键词
沙地; 固沙植物; 种群格局; 斑块分化; 斑块扩张; 植被恢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空间自相关分析、半方差分析和九项轨迹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比研究了毛乌素沙地优良固沙小灌木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在不同沙地条件下的小尺度种群格局。结果表明:在半固定沙地上油蒿种群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较强,同时斑块与斑块间隙的分化较为显著;在固定沙地上油蒿种群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较弱,同时斑块与斑块间隙的分化较轻微。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的空间格局可能受控于地表风沙流,因为频繁而强烈的风沙流可以通过淘汰非聚集植株促使油蒿种群发生斑块分化。聚集斑块不仅是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生存的重要形式,而且是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继续发展的基础。在半固定沙地上油蒿种群的面积扩增很可能通过斑块边缘的连续性扩张过程实现。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缺乏斑块分化的现象可能与种群盖度高和种内竞争剧烈有关。研究结果对流沙治理具有指导意义,当把油蒿人工移栽到流动沙地时,如果将其配置为斑块与斑块间隙交替排列的格局,将有助于提高流沙固定和植被恢复重建的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901 / 19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毛乌素沙地半固定沙丘油蒿种群对土壤湿度空间异质性的响应 [J].
卢建国 ;
王海涛 ;
何兴东 ;
高玉葆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8) :1469-1474
[2]   植物群落中物种小尺度空间结构研究 [J].
刘振国 ;
李镇清 .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06) :154-162
[3]  
Influence of variation of soil spatial heterogeneity on vegetation restoration[J]. LI Xinrong Shapotou Desert Experiment and Research Station,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5(11)
[4]   干旱沙区土壤空间异质性变化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J].
李新荣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4) :361-370
[5]   沙坡头固沙植被若干土壤物理因子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J].
马风云 ;
李新荣 ;
张景光 ;
李爱霞 .
中国沙漠, 2005, (02) :65-73
[6]   同龄纯林自然稀疏过程的经验模型研究 [J].
吴承祯 ;
洪伟 ;
闫淑君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2) :233-237
[7]   鄂尔多斯高原沙地植被和两种优势克隆半灌木的空间格局 [J].
刘凤红 ;
刘建 ;
董鸣 .
生态学报, 2004, (11) :2374-2381
[8]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对半干旱区沙地生境的适应及其生态作用 [J].
杨洪晓 ;
张金屯 ;
吴波 ;
王妍 ;
李晓松 ;
许彬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5) :684-690
[9]   科尔沁沙地植物群落圆环状分布成因地统计学分析 [J].
何兴东 ;
高玉葆 ;
赵文智 ;
丛自立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9) :1512-1516
[10]   黑河流域荒漠绿洲过渡带两种优势植物种群空间格局特征 [J].
何志斌 ;
赵文智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4, (06) :947-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