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种群空间格局对比

被引:28
作者
杨洪晓 [1 ]
张金屯 [2 ]
李振东 [1 ]
吴波 [3 ]
张忠山 [4 ]
王妍 [3 ]
机构
[1] 青岛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4] 不详
关键词
沙地; 固沙植物; 种群格局; 斑块分化; 斑块扩张; 植被恢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空间自相关分析、半方差分析和九项轨迹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比研究了毛乌素沙地优良固沙小灌木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在不同沙地条件下的小尺度种群格局。结果表明:在半固定沙地上油蒿种群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较强,同时斑块与斑块间隙的分化较为显著;在固定沙地上油蒿种群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较弱,同时斑块与斑块间隙的分化较轻微。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的空间格局可能受控于地表风沙流,因为频繁而强烈的风沙流可以通过淘汰非聚集植株促使油蒿种群发生斑块分化。聚集斑块不仅是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生存的重要形式,而且是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继续发展的基础。在半固定沙地上油蒿种群的面积扩增很可能通过斑块边缘的连续性扩张过程实现。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缺乏斑块分化的现象可能与种群盖度高和种内竞争剧烈有关。研究结果对流沙治理具有指导意义,当把油蒿人工移栽到流动沙地时,如果将其配置为斑块与斑块间隙交替排列的格局,将有助于提高流沙固定和植被恢复重建的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901 / 19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1]  
数量生态学[M]. 科学出版社 , 张金屯著, 2004
[12]  
沙害防治技术[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陈广庭编著, 2004
[13]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傅伯杰等编著, 2001
[14]  
景观生态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邬建国[著], 2001
[15]  
地统计学及在生态学中的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王政权编著, 1999
[16]  
毛乌素沙区自然条件及其改良利用[M]. 科学出版社 , 北京大学地理系等 编, 1983
[17]  
Landscape change and desertific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Mu Us Sandland, Northern China[J] . Bo Wu,Long J Ci.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 2002 (3)
[18]   沙质草地植被防风抗蚀生态效应的野外观测研究 [J].
张华 ;
李锋瑞 ;
伏乾科 ;
吕子君 .
环境科学, 2004, (02) :119-124
[19]   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油蒿种群结构与更新的研究 [J].
马凤云 ;
李新荣 ;
龙利群 ;
张景光 .
中国沙漠, 2002, (06) :49-53
[20]   我国沙区6种蒿属植物的种子微形态特征 [J].
马骥 ;
李俊祯 ;
孔红 .
中国沙漠, 2002, (06) :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