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热岛效应及日较差特征

被引:23
作者
刘伟东 [1 ]
杨萍 [1 ]
尤焕苓 [2 ]
张本志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2] 北京市气象局
关键词
热岛; 日较差; 自动站; 聚类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通过对2007~2010年北京地区经质量控制后的123个自动气象站气温数据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分类,得到城区、郊区、西部和北部山区、西南和东北部山区4个温度分区,分析了4个分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和日较差变化特征,并对北京地区热岛效应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聚类分析方法可对北京地区温度很好地进行分区,分区结果与站点的地形和下垫面情况较为吻合;不同分区温度日较差在西部和北部山区最大,在西南部和东北部山区次之,郊区再次之,在城区的日较差最小;在一年中,各温度分区以2月、5月与10月日较差较大,其中以5月的日较差为最大;北京地区热岛效应在冬季和夜间较强,而3~8月热岛较弱,在夏季的白天比其它季节白天强。
引用
收藏
页码:171 / 17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北京地区自动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的质量评估 [J].
杨萍 ;
刘伟东 ;
仲跻芹 ;
杨杰 .
应用气象学报, 2011, (06) :706-715
[2]  
A review on the generation, determination and mitigation of Urban Heat Island[J]. RIZWAN Ahmed Memon,DENNIS Y.C. Leung,LIU Chunho.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8(01)
[3]   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现状及特征 [J].
王喜全 ;
王自发 ;
郭虎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5) :627-636
[4]   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的昼夜变化特征分析 [J].
谢庄 ;
崔继良 ;
陈大刚 ;
胡保昆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1) :69-75
[5]   北京及周边地区城市尺度热岛特征及其演变 [J].
张光智 ;
徐祥德 ;
王继志 ;
杨元琴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2, (S1) :43-50
[6]   北京城市气温与下垫面结构关系的时相变化 [J].
张景哲 ;
刘启明 .
地理学报, 1988, (02) :159-168
[7]   北京城市热状况及热岛形成原因的探讨 [J].
徐兆生 ;
沈建桂 ;
王德辉 .
地理研究, 1987, (03) :17-25
[8]  
Clustering climate reconstructions[J] . Bürger G..Climate of the Past . 2010 (32)
[9]   Revisiting Climate Region Definitions via Clustering [J].
Lund, Robert ;
Li, Bo .
JOURNAL OF CLIMATE, 2009, 22 (07) :1787-1800
[10]  
Urban Heat Islands: Observations, Impacts, and Adaptation[J] . Donald M.Yow.Geography Compass . 200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