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冈底斯成矿带铅锌银矿床的S、Pb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34
作者
臧文栓 [1 ]
孟祥金 [2 ]
杨竹森 [2 ]
叶培胜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基金
国家基础研究计划;
关键词
S同位素; Pb同位素; 铅锌银矿床; 冈底斯带; 西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2 [金属矿床(总论)];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北侧的铅锌银矿化带是冈底斯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成矿潜力。对冈底斯北侧铅锌银矿带的3个典型矿床进行的矿石矿物S、Pb同位素组成分析显示,各个矿床的金属硫化物的S同位素组成比较一致,δ34S为-3.9‰~-1.1‰,均值-2.42‰,与冈底斯斑岩铜矿床的S同位素组成接近。3个矿床矿石矿物的206Pb/204Pb范围为18.51523~19.76144,207Pb/204Pb变化于15.56129~15.85036之间,208Pb/204P介于38.50412~40.29409之间。3个铅锌银矿床的Pb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可能指示它们具有不同的起源。在铅构造模式图上多偏离造山带Pb演化曲线而靠近上地壳Pb演化线。3个铅锌矿床的S、Pb同位素数据暗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上部地壳,具有复杂的演化历史。
引用
收藏
页码:1393 / 139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西藏铬铁矿接替资源航磁勘查及找矿方向探讨 [J].
王德发 ;
刘英才 ;
熊盛青 ;
薛典军 ;
范子梁 ;
刘振军 ;
周坚鑫 .
地质通报, 2007, (04) :476-482
[2]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南缘喜马拉雅早期成矿作用——来自冲木达铜金矿床的Re-Os同位素年龄证据 [J].
李光明 ;
刘波 ;
佘宏全 ;
丰成友 ;
屈文俊 .
地质通报, 2006, (12) :1481-1486
[3]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 [J].
侯增谦 ;
杨竹森 ;
徐文艺 ;
莫宣学 ;
丁林 ;
高永丰 ;
董方浏 ;
李光明 ;
曲晓明 ;
李光明 ;
赵志丹 ;
江思宏 ;
孟祥金 ;
李振清 ;
秦克章 ;
杨志明 .
矿床地质, 2006, (04) :337-358
[4]   藏西班公湖斑岩铜矿带的形成时代与成矿构造环境 [J].
曲晓明 ;
辛洪波 .
地质通报, 2006, (07) :792-799
[5]   藏南冈底斯带西段铁矿找矿工作新进展 [J].
张振利 ;
张计东 ;
李广栋 ;
孙肖 ;
邓绍颖 ;
郭金城 ;
冯桂兴 ;
专少鹏 .
地质通报, 2006, (05) :544-548
[6]   西藏驱龙斑岩铜矿S、Pb同位素组成:对含矿斑岩与成矿物质来源的指示 [J].
孟祥金 ;
侯增谦 ;
李振清 .
地质学报, 2006, (04) :554-560
[7]   西藏西部日土县材玛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J].
冯国胜 ;
廖六根 ;
陈振华 ;
肖志坚 .
地质通报, 2006, (Z1) :267-272
[8]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埃达克质斑岩含矿性:源岩相变及深部过程约束 [J].
侯增谦 ;
孟祥金 ;
曲晓明 ;
高永丰 .
矿床地质, 2005, (02) :108-121
[9]   西藏冈底斯地区矽卡岩型矿床资源潜力初析 [J].
王方国 ;
李光明 ;
林方成 .
地质通报, 2005, (04) :378-385
[10]   西藏冈底斯地块北部甲岗雪山钨钼铜金多金属矿产地的发现及意义 [J].
葛良胜 ;
邹依林 ;
邢俊兵 ;
武玉海 ;
张学军 ;
李振华 ;
马建文 ;
张兴模 .
地质通报, 2004, (Z2) :1033-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