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埃达克质斑岩含矿性:源岩相变及深部过程约束

被引:106
作者
侯增谦
孟祥金
曲晓明
高永丰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石家庄经济学院北京,北京,北京,河北石家庄
关键词
地质学; 源岩相变; 深部过程; 埃达克质斑岩; 冈底斯斑岩铜矿;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05.02.003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钼成矿系统(13.6~16 .9Ma)发育在印_亚大陆后碰撞地壳伸展环境。成矿前斑岩成岩年龄≥17Ma ,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成矿期斑岩形成于14 .5~17.6Ma之间,以二长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为主,成矿后斑岩为花岗斑岩,其成岩年龄为11.2Ma。3期斑岩均为高钾钙碱性或钾玄岩系列,地球化学上类似于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埃达克质岩。成矿前斑岩具有最低的ΣREE(2 7×10 -6~4 5×10 -6)、wY(2 .9×10 -6~3.4×10 -6)和wSm/wYb(3.0~4 .9) ,最高的wZr/wSm值(5 0~118) ;成矿后斑岩具有最高的ΣREE (12 2×10 -6~197×10 -6)和wY(8.2×10 -6) ,中等的wSm/wYb(5 .9~6 .2 )和wZr/wSm值(34~4 4 ) ;成矿期斑岩总体处于两者之间,其SrNd同位素组成与CordilleraBlanca埃达克质花岗岩类似。研究提出,来自深部的软流圈物质或亏损地幔物质与下地壳物质交换,不仅导致冈底斯加厚、下地壳熔融,而且提供了巨量金属供应。部分熔融首先从下地壳底部开始,逐渐向上部迁移。下地壳石榴石角闪岩部分熔融过程中,残留相由角闪石向石榴石大规模转变导致角闪石的大量分解,释放出大量流体,是冈底斯斑岩含矿性的主导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2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 [1] 埃达克岩与Cu-Au成矿作用:有待深入研究的岩浆成矿关系
    刘红涛
    张旗
    刘建明
    叶杰
    曾庆栋
    于昌明
    [J]. 岩石学报, 2004, (02) : 205 - 218
  • [2] 新疆西天山莫斯早特石英钠长斑岩铜矿床——一个与埃达克质岩石有关的铜矿实例
    赵振华
    熊小林
    王强
    白正华
    梅厚均
    [J]. 岩石学报, 2004, (02) : 249 - 258
  • [3] 东天山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带埃达克岩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张连昌
    秦克章
    英基丰
    夏斌
    舒建生
    [J]. 岩石学报, 2004, (02) : 259 - 268
  • [4] 鄂东南铜山口、殷祖埃达克质(adakitic)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拆沉)下地壳熔融与斑岩铜矿的成因[J]. 王强,赵振华,许继峰,白正华,王建新,刘成新.岩石学报. 2004(02)
  • [5] 铜陵地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地球动力学意义
    王元龙
    王焰
    张旗
    贾秀琴
    韩松
    [J]. 岩石学报, 2004, (02) : 325 - 338
  • [6] 西藏冈底斯中新世斑岩铜矿带:埃达克质斑岩成因与构造控制
    侯增谦
    高永丰
    孟祥金
    曲晓明
    黄卫
    [J]. 岩石学报, 2004, (02) : 239 - 248
  • [7] 斑岩铜矿的源岩或源区探讨
    芮宗瑶
    张立生
    陈振宇
    王龙生
    刘玉琳
    王义天
    [J]. 岩石学报, 2004, (02) : 229 - 238
  • [8] 青藏高原东缘斑岩铜钼金成矿带的构造模式
    侯增谦
    钟大赉
    邓万明
    [J]. 中国地质, 2004, (01) : 1 - 14
  • [9] 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中几个重大科学问题的思考
    潘桂棠
    王立全
    朱弟成
    [J]. 地质通报, 2004, (01) : 12 - 19
  • [10] 1∶25万地质填图进一步揭开了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的神秘面纱
    任纪舜
    肖黎薇
    [J]. 地质通报, 2004, (01) : 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