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地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91
作者
王元龙
王焰
张旗
贾秀琴
韩松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5] 香港
[6] 北京
[7] 北京
关键词
中酸性侵入岩; 地球化学; 埃达克岩; 铜陵; 中生代; 成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对铜陵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高钾钙碱性中酸性侵入岩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类岩体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具体表现为:SiO2≥56%,Al2O3含量高(>15%),Na2O/K2O>1,亏损HREE,(La/Yb)N>12,负Eu异常不明显(Eu*/Eu=0.71-0.96),Sr含量高(>750μg/g),Sr/Y比值高(>38)。但是,由于岩石的K2O含量较高、εNd(t)较低和ISr值较高,又不同于典型的与板块俯冲有关的埃达克岩,而与中国东部中生代的C型埃达克岩比较类似,暗示铜陵地区的高钾钙碱性岩可能是加厚的下地壳底部基性岩部分熔融的产物。本文主要依据铜陵埃达克质岩的HREE特征,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岩体为HREE平坦型,Yb含量较高(>1.8μg/g);第二类为HREE平坦型,Yb<1.8μg/g,(Ho/Yb)N≈1;第三类岩体HREE亏损,Yb<1.8μg/g,(Ho/Yb)N<1.2。上述三类岩石地球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不太可能是分离结晶作用或地壳混染的 结果,而可能是由于幔源岩浆与下地壳物质混合的程度不同引起源区成分不同形成的。铜陵地区及中国东部埃达克质岩石可能代表了中国东部中生代时的地壳增生和加厚过程。铜陵埃达克岩主要是古老下地壳和底侵玄武岩不同比例混合部分熔融形成的,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可能还不同程度地叠加了分离结晶作用和岩浆混合作用的影响。铜陵埃达克岩具岛弧特征,但并不表明其
引用
收藏
页码:325 / 33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66 条
  • [1] 当代花岗岩研究的几个重要前沿
    肖庆辉
    邢作云
    张昱
    伍光英
    童劲松
    [J]. 地学前缘, 2003, (03) : 221 - 229
  • [2] 埃达克质岩与Cu-Au成矿作用关系的初步探讨
    王元龙
    张旗
    王强
    刘红涛
    王焰
    [J]. 岩石学报, 2003, (03) : 543 - 550
  • [3] 宁芜火山岩的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意义
    张旗
    简平
    刘敦一
    王元龙
    钱青
    王焰
    薛怀民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4) : 309 - 314
  • [4] 铜陵矿集区构造滑脱与分层成矿特征研究
    吴淦国
    张达
    臧文拴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4) : 300 - 308
  • [5] 安徽铜陵地区燕山期侵入岩的成因及其对深部动力学过程的制约
    王强
    许继峰
    赵振华
    熊小林
    包志伟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4) : 323 - 334
  • [6] 安徽铜陵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岩石中的岩浆混合结构
    狄永军
    赵海玲
    张贻全
    赵建华
    杨龙
    [J]. 北京地质, 2003, (01) : 12 - 17
  • [7] 铜陵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特征及成因
    吴才来
    陈松永
    史仁灯
    郝美英
    [J]. 地球学报, 2003, (01) : 41 - 48
  • [8] 扬子地块东部燕山期埃达克质(adakite-like)岩与成矿.[J].王强;赵振华;许继峰;李献华;熊小林;包志伟;刘义茂;.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2, S1
  • [9] 我国固体矿产资源现状与相关科学问题思考
    翟明国
    范蔚茗
    刘建明
    [J]. 中国科学基金, 2002, (06) : 15 - 19
  • [10] 铜陵Cu-Au(Ag)成矿区岩浆-流体-成矿系统和亚系统的识别
    邓晋福
    戴圣潜
    赵海玲
    杜建国
    [J]. 矿床地质, 2002, (04) : 317 -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