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8 条
埃达克质岩与Cu-Au成矿作用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43
作者:
王元龙
张旗
王强
刘红涛
王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3]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北京
[4] 北京
[5] 广州
[6] 香港
[7] 中国
来源:
关键词:
埃达克岩;
成矿作用;
成矿机理;
找矿方向;
斑岩铜矿;
低温热液金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3 [脉岩、浅成岩(次火山岩)];
P618.41 [铜];
P6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0709 ;
081803 ;
摘要:
近来的研究发现,埃达克质岩与Au、Cu、Mo等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及斑岩矿床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的研究表明:(1)我国的斑岩铜矿大多与埃达克质岩有关,如德兴、沙溪、多宝山、乌奴格吐山和新近发现的东疆土屋斑岩铜矿等,有些被划归与富碱侵入岩或A型花岗岩有关的斑岩铜矿,如玉龙,也具有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2)华北地区的Au矿床大多与埃达克质岩有关,最典型的如胶东和小秦岭;(3)长江中下游地区的Cu、Au、Mo矿床的岩浆岩大多为埃达克质岩。埃达克质岩与成矿作用之所以密切相关,其原因在于它们在地壳深部形成的条件和环境类似,这就为Au、Cu、Mo等的找矿开辟了一个 新的思路。埃达克质岩浆是玄武质岩石在高压、高温和含水条件下熔融形成的,上述条件有利于Cu、Au、Mo等金属元素溶解进入熔体。关于找矿方向,文中指出3点:(1)埃达克质岩发育的地区可能是矿床聚集的地区;(2)与消减作用有关的埃达克岩更有利于成矿元素的富集,对于中国来说,晚元古宙-古生代的古亚洲洋造山带内消减作用广泛发育,有巨大的找矿前景;(3)找矿工作应围绕埃达克质岩体及周围地质体进行。
引用
收藏
页码:543 / 550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