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日潜在蒸散量变化及气象敏感要素分析

被引:21
作者
刘勤 [1 ,2 ]
严昌荣 [1 ,2 ]
赵彩霞 [3 ]
杨建莹 [1 ,2 ]
甄文超 [3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2] 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3]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关键词
蒸散; 气候变化; 水资源; 影响因素; 敏感系数; 年际变化; 黄河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2 [蒸发与蒸散];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潜在蒸散量反映了大气的蒸发能力,准确的估算和科学客观的分析其气象影响要素,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依据和基础。该文以国家气象局整编的黄河流域109个站点近52a(1961-2012年)逐日气象资料计算潜在蒸散量及其敏感系数,探明黄河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日潜在蒸散量(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ET0)对4种气象要素的敏感性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ET0日值来看,黄河流域上游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其均值高于中游和下游,下游以-0.043 mm/10a的趋势显著(p<0.05)递减;在年内变化上,上游、中游和下游太阳辐射和温度及太阳辐射敏感系数均呈单峰型曲线变化,风速敏感系数呈单谷型变化,而相对湿度、风速以及相对湿度和温度的敏感系数波动较大;年际变化上,上游、中游和下游太阳辐射、相对湿度和风速都显著下降,温度显著提升,ET0对太阳辐射量和温度的敏感性减弱,而对相对湿度和风速敏感性增强;相对湿度是上游、中游和下游ET0变化的最敏感的要素,而太阳辐射量是ET0年内和年际变化的主控气象要素;太阳辐射、相对湿度和温度3个气候变量的敏感系数都在研究区西南部形成高值区,表明ET0在黄河流域西南部对气候变化最敏感。该研究对于指导黄河流域不同区域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生态工程科学布局,合理开发调配水土资源,促进农业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6+342 +34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21]   几种基于温度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的评价 [J].
刘晓英 ;
李玉中 ;
王庆锁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6) :12-18
[22]   1956~2000年中国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 [J].
高歌 ;
陈德亮 ;
任国玉 ;
陈峪 ;
廖要明 .
地理研究, 2006, (03) :378-387
[23]   石羊河流域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附视频 [J].
佟玲 ;
康绍忠 ;
杨秀英 ;
粟晓玲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4, (Z1) :432-435
[24]   内蒙古地区ET0时空变化与相关分析 [J].
霍再林 ;
史海滨 ;
陈亚新 ;
魏占民 ;
屈忠义 .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06) :60-63
[25]   北京市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J].
段永红 ;
陶澍 ;
李本纲 .
中国农业气象, 2004, (02) :23-26
[26]   黄河流域近40年蒸发皿蒸发量的气候变化特征 [J].
邱新法 ;
刘昌明 ;
曾燕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4) :437-442
[27]   非均匀陆面条件下区域蒸散量计算的遥感模型 [J].
陈云浩 ;
李晓兵 ;
史培军 .
气象学报, 2002, (04) :508-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