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public opinion?”:一个概念的历史溯源

被引:19
作者
段然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舆论; 概念史; 梁启超; 预备立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H139 [词源学(字源学)]; H313 [语义、词汇、词义];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0501 ; 050103 ; 050201 ;
摘要
从概念史的角度,追溯本土词汇"舆论"与西语public opinion的接引及其传统语义的现代转换轨迹。在public opinion自19世纪中后期初入中国时,"舆论"并未与其直接关联,直到1908年前后才实现了语义对接,而其概念意涵的对接则是在清末立宪改革中逐步展开。20世纪初,在梁启超等晚清士人的推动下,"舆论"开始进入大众视野。预备立宪启动后,"舆论"一词跃登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在与民主知识的互为推演中,逐渐衍生出国人参政、限权政府的现代意涵,近代"舆论"概念由此流行起来。然而在急速推进的时局面前,初具现代含义的"舆论"很快就陷入价值与现实脱节的困境。之后,随着学理探讨的日趋深入,"舆论"的概念意涵逐步明晰,并被专业辞书相继收录。至此,作为public opinion的"舆论"概念在中国社会传播开来。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10+128 +128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概念史研究的中国转向 [J].
孙江 .
学术月刊, 2018, 50 (10) :150-158+174
[3]   概念史方法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J].
黄兴涛 .
史学月刊, 2012, (09) :11-14
[6]   小野塚喜平次与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形成 [J].
孙宏云 .
历史研究, 2009, (04) :85-98+191
[7]   试析李大钊公共舆论思想 [J].
王颖吉 .
黑龙江史志, 2008, (22) :37-38
[8]   对“舆论”定义的商榷 [J].
曾庆香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7, (04) :47-50+96
[9]   舆论:悬在虚空的大地?——李普曼《公众舆论》阅读札记 [J].
黄旦 .
新闻记者, 2005, (11) :68-71
[10]   论五四时期中国现代舆论学专业化研究传统的发端 [J].
王颖吉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5, (02) :86-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