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健全之舆论”:清末民初士人对于“舆论”的表述与群体认知——兼论近代中国舆论的难局及其历史走向

被引:12
作者
唐海江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关键词
清末民初; 舆论; 士人; 表述; 观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清末民初,"舆论"被作为政治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在士人的言说中呈现迅速抬升的趋势。与此相适应,"舆论"的意理结构在伦理、认识论以及政治等层面获得重要转换,"造健全之舆论"成为士人的群体自觉。但面对现实舆论环境,士人的认同经历着从"舆论之母"到"舆论之敌"的转变,"舆论"几乎成为负面词,进而被以群众动员为目的的"主义"取代。文章最后从表述的内在张力层面对近代中国舆论的难局及其走向作了初步解析。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84+127 +127-128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逻辑家的政制建构逻辑——辛亥前后章士钊的政制思想研究 [J].
杨天宏 .
近代史研究, 2011, (06) :75-92+161
[4]   “少数人的责任”: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士大夫意识 [J].
许纪霖 .
近代史研究, 2010, (03) :73-90+3
[5]   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形态、功能与自我理解——以上海为例 [J].
许纪霖 .
史林, 2003, (02) :77-89+123
[6]   媒介形态与晚清公共领域研究的拓展 [J].
刘增合 .
近代史研究, 2000, (02) :237-265
[7]   “舆论”溯源 [J].
赵锡元 .
史学集刊, 1999, (04) :18-20
[8]   论孙中山的舆论意识 [J].
闾小波 .
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7, (03) :86-91+97
[9]   王韬的近代舆论意识和《循环日报》的创办 [J].
夏良才 .
历史研究, 1990, (02) :157-168
[10]  
启蒙与醒世[D]. 张晓溪.吉林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