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水灾演变与环境变迁的相关分析

被引:5
作者
史威
朱诚
机构
[1] 江苏教育学院地理系
[2]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江苏南京
[3] 江苏南京
关键词
太湖地区; 水灾演变; 环境变迁; 相关分析;
D O I
10.13577/j.jnd.2004.0105
中图分类号
P343.1 [河流];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新石器时期以来,太湖地区的水灾发生机制和表现形式严格受控于海、地、气系统的能量均衡和转换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遵循由海洋优势性向海面控制基准下陆源洪水的演变过程。愈接近现代,成灾和干扰因素愈趋复杂,逐渐呈现出水灾与环境相互反馈使水灾加深(岗身体系形成并完善,太湖形成并扩张以来),以及人类活动、水灾与环境三者间相互反馈使水灾频度加大等趋势(尤其自南宋以来)。提出了相对高海面的水灾控制基面效应和太湖水灾扩张效应等观点。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长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两千年来水灾的研究 [J].
朱诚 ;
郑平建 ;
史威 ;
赵宁曦 .
自然灾害学报, 2001, (04) :8-14
[2]   中世纪温暖期我国华东沿海海平面上升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J].
满志敏 .
第四纪研究, 1999, (01) :90-90
[3]   历史时期莱州湾沿海平原湖沼的变迁 [J].
王守春 .
地理研究, 1998, (04) :88-93
[4]   太湖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J].
洪雪晴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1, (04) :87-99
[5]   杭嘉湖平原全新世沉积环境的演变 [J].
严钦尚 ;
黄山 .
地理学报, 1987, (01) :1-15
[6]   关于吴兴钱山漾遗址的发掘 [J].
汪济英 ;
牟永抗 .
考古, 1980, (04) :353-358+360
[7]  
第四次中国海洋湖沼科学会议论文集[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编, 1991
[8]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张之恒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