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两千年来水灾的研究

被引:10
作者
朱诚
郑平建
史威
赵宁曦
机构
[1]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2] 安徽省滁州师专地理系
[3]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江苏南京
[4] 安徽滁州
[5] 江苏南京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水灾频率; 水灾强度; 分形; 混沌;
D O I
10.13577/j.jnd.2001.0402
中图分类号
X43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0837 ;
摘要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两千年来水灾生成频率和强度的分析,认为两晋、南北朝时期和南宋、元、明、清时期是两千年来本区的主要水灾期.对照两千年来中国东部气候变化、海面升降与长江口河道变迁关系,认为在本区水灾生成事件中,气候因素起着主导控制作用.当然,人类活动对本区水灾生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地区近百年来的旱涝灾害规律可用非线性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旱涝灾害的准60年、准35年和准11年的长周期变化与地球自转速度、地极移动和太阳黑子活动的3个周期变化基本一致.本地区气候系统的行为具有混沌特征,这是线性逼近和周期叠加预报方法难以得出灾害预报正确结果的原因,但气候系统半个月的确定性预测可以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上海马桥遗址文化断层成因研究 [J].
朱诚 ;
宋健 ;
尤坤元 ;
韩辉友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6, (02) :148-152
[2]   第四纪研究的非线性科学方法 [J].
艾南山 ;
李后强 .
第四纪研究, 1993, (02) :109-120
[3]   2.5Ma 以来古气候变化的混沌吸引子 [J].
吕厚远 ;
赵永良 ;
丁仲礼 .
第四纪研究, 1993, (02) :121-128
[4]   分岔、混沌、奇怪吸引子、湍流及其它——关于确定论系统中的内在随机性 [J].
郝柏林 .
物理学进展, 1983, (03) :329-416
[5]   两千年来长江河口发育的模式 [J].
陈吉余 ;
恽才兴 ;
徐海根 ;
董永发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79, (01) :103-111
[6]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J].
竺可桢 .
中国科学, 1973, (02) :168-189
[7]   对江苏太湖地区新石器文化的一些认识 [J].
尹焕章 ;
张正祥 .
考古, 1962, (03) :147-157+10
[8]  
湍流[M]. 天津大学出版社 , 是勋刚主编, 1994
[9]  
分形理论及其在分子科学中的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李后强,汪富泉著, 1993
[10]  
气候的第四类自然因子[M]. 科学出版社 , 彭公柄,陆巍编著,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