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增雨条件分析

被引:11
作者
翟菁 [1 ,2 ]
黄勇 [1 ]
胡雯 [3 ]
蒋年冲 [3 ]
陈晓红 [3 ]
曾光平 [4 ]
机构
[1]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 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3] 安徽省气象局
[4] 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增雨; 中尺度模式; 新一代天气雷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81 [人工降雨];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MM5,新一代天气雷达、静止气象卫星和雨量等观测资料,对安徽省秋季旱期一次降水过程的增雨条件进行了分析。首先,模式预报的云降水结构与实况在总降水量及分布、云系回波特征、移动趋势方面基本一致,模式产品具有一定可信度,对云降水结构的分析表明,云中含有一定过冷云水且配合有上升气流的存在,这是有利的增雨条件。在此基础上,基于MM5模式结果计算了冰面过饱和度,散度差,K指数和850 hPa水汽含量,并由此得到综合增雨潜力指标,将指标与云结构、降水和卫星雷达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这些指标揭示了云系中有利于增雨作业的动力、热力、微物理条件,对云系发展和降水过程有良好指示意义,与雷达卫星的观测结果较一致。最后,卫星反演产品、雷达回波以及雷达反演产品如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回波顶高等特征与模式描述的云系结构特征一致,可判断作业的具体位置和时间,数值模式产品与观测资料结合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了及时精确的指导。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湖南特大冰冻灾害的云物理特征与人工影响技术探讨 [J].
樊志超 ;
高继林 .
气象, 2009, 35 (11) :84-92+163
[2]   一次层状云飞机播云试验的云微物理特征及响应分析 [J].
于丽娟 ;
姚展予 .
气象, 2009, 35 (10) :8-24+129
[3]   多种探测资料在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物理检验中的应用 [J].
唐仁茂 ;
向玉春 ;
叶建元 ;
袁正腾 ;
陈英英 ;
刘剑 .
气象, 2009, 35 (08) :70-75+132
[4]   利用多普勒雷达速度资料检验三维中小尺度模式流场 [J].
万蓉 ;
郑国光 ;
王斌 ;
杨洪平 ;
石燕 .
气象, 2009, 35 (01) :3-8+129
[5]   人工增雨可播区域自动选择方法研究 [J].
黄毅梅 ;
周毓荃 ;
刘金华 ;
李铁林 .
气象, 2008, (07) :108-113
[6]   多普勒雷达速度场特征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判据指标应用 [J].
李红斌 ;
何玉科 ;
姚展予 ;
赵繁盛 ;
张家伟 .
气象, 2008, (06) :102-106+130
[7]   数值模式产品应用于安徽省可增雨区预报的研究 [J].
翟菁 ;
周后福 ;
冯妍 ;
张建军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03) :1153-1155
[8]   市(地)级人工增雨决策指挥系统 [J].
魏慧娟 ;
崔新建 ;
杨国锋 ;
王静 ;
张俊波 ;
袁春风 .
气象, 2007, (12) :110-115+140
[9]   中尺度模式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识别云降水方法 [J].
胡雯 ;
黄勇 ;
翟菁 .
气象科技, 2007, (04) :470-475
[10]   河南省层状降水云系中尺度结构的数值模拟 [J].
翟菁 ;
周毓荃 ;
杜秉玉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1) :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