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8·26”特大暴雨的天气分析附视频

被引:15
作者
彭贵康 [1 ]
卢萍 [2 ]
李昀英 [2 ]
机构
[1] 四川省雅安市气象局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
关键词
雅安; “8·26”特大暴雨; “科罗旺”台风; 天气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3年8月25日晚8时30分至26日凌晨1时许,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发生228.1mm的特大暴雨,给当地造成了历史罕见的灾情。本文主要从天气学角度,对该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及天气尺度影响系统、水汽输送及源地、中尺度系统特征和地形作用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雅安"8.26"特大暴雨过程是一次典型的登陆热带气旋与"雅安天漏"中β尺度地形涡旋相互作用的暴雨过程。此过程产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及天气尺度影响系统是:对流层上层南亚高压一直稳定在青藏高原中部,雅安市上空100 hPa为南亚高压的辐散场;对流层中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体持续加强西伸,位于南海的"科罗旺"台风稳定西进,雅安市处于副高边缘湿润的东南气流和高原切变线前部的辐合上升气流中;对流层低层受对流层中层高原切变线和登陆台风东北侧强东风急流的激发,地形涡旋强烈发展。"科罗旺"台风东北侧和副高西南侧,850~700 hPa天气尺度的低空偏东急流及其风速脉动,从热力(水汽、感热、潜热输送)和动力两个方面激发暴雨区的中β尺度系统迅速、强烈的发展。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主要是靠"科罗旺"强台风的作用,水汽源地主要来自南海。暴雨中的地形作用非常显著,青衣江河谷喇叭口地形和迎风坡对暖湿空气的强迫辐合抬升,对降水有很大的增幅作用,暴雨中心地形雨的比率高达60%以上。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一η模式对“2002.10.18”四川盆地暴雨的预报及模拟试验[J]. 何光碧.高原气象. 2003(S1)
[2]   低空急流在四川“9.18”大暴雨中的触发作用 [J].
陈静 ;
李川 ;
谌贵珣 .
气象, 2002, (08) :24-29
[3]   高分辨率η坐标模式对四川降水个例对比数值试验 [J].
何光碧 ;
滕家谟 .
成都气象学院学报, 2000, (01) :55-66
[4]   川西“95.8”特大暴雨天气分析 [J].
彭贵康 .
四川气象, 1996, (01) :16-21+15
[5]   夏半年成都边界层风场与四川盆地暴雨的关系 [J].
李跃清 .
高原气象, 1995, (02) :105-109
[6]   “雅安天漏”研究 Ⅲ:特征、物理量结构及其形成机制 [J].
曾庆存,宇如聪,彭贵康,柴复新 .
大气科学 , 1994, (06) :649-659
[7]   “雅安天漏”研究II.数值预报试验 [J].
宇如聪,曾庆存,彭贵康,柴复新 .
大气科学 , 1994, (05) :535-551
[8]   “雅安天漏”研究 Ⅰ:天气分析 [J].
彭贵康 ;
柴复新 ;
曾庆存 ;
宇如聪 .
大气科学, 1994, (04) :466-475
[9]   青衣江流域“93.7”特大暴雨天气分析 [J].
彭贵康 .
四川气象, 1994, (02) :1-9
[10]   “雅安天漏”预报 [J].
彭贵康 .
四川气象, 1992, (01) :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