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为本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模式研究

被引:43
作者
彭华民 [1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社会工作与政策系
[2]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政策系
关键词
需要; 需要为本; 社会工作模式; 社会福利; 社会政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6 [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多元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模式具有多重涵义,有基于文化和制度的,有基于理论的,有基于社会工作方法的,还有基于地区和实务的社会工作模式。本文基于中国社会工作者的实务经验,在理论视角下建立需要为本的社会工作模式,并讨论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模式的基本涵义,以人的需要为本是本土社会工作模式建立的核心。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类型和需要内容,评估他们的需要是社会工作实务开展的基础,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是制定社会工作实务方案的目标。需要为本的社会工作模式必须嵌入中国的社会制度体系中,嵌入中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嵌入中国社会政策发展中。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服务学习:青年志愿服务与大学教育整合模式研究 [J].
彭华民 ;
陈学锋 ;
高云霞 .
中国青年研究, 2009, (04) :87-91
[2]   基于参与式发展的“城中村”改造研究——以云南省昆明市F村为例 [J].
陈俊傲 ;
陈丹群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4 (01) :38-42
[4]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一种有价值的工作模式——人本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模式 [J].
党春艳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6) :62-63
[5]   以授权为特征的职业化——上海社会工作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J].
陈为雷 .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2) :52-55
[6]   儒家社会工作学的教育与实践模式 [J].
钟桂男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1) :23-32
[7]   人本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模式及其本土化过程 [J].
陈和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5) :95-97
[8]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