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南山区马蹄峪小流域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15
作者
耿广坡
高鹏
吕圣桥
张杰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泰山森林生态站山东省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有机质; 全氮; 空间分布; 回归克里格; 小流域;
D O I
10.16843/j.sswc.2011.06.017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以鲁中南山区马蹄峪小流域土壤为对象,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和采样点的代表性及可操作性,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97个,利用回归克里格方法和"3S"技术,分析小流域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马蹄峪小流域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20.45和1.18 g/kg,变异系数分别为27.68%和27.97%,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与环境因子中的高程、坡度、坡向及归一化植被指数相关性较高,而高程及坡向余弦值是回归预测模型所选因子中最优的,从对预测准确性分析来看,回归克里格插值预测结果精度优于普通克里格插值预测结果;2)半方差函数模型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回归值的空间自相关性很强,基台效应值分别为7.3%和17.50%,而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残差值的空间自相关性为中等,基台效应值分别为33.93%和25.58%;3)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在空间分布图中均呈现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降低的趋势,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现为麻栎林地>黑松林地>蔬菜地>玉米地>板栗林地>荒草地的格局,而全氮质量分数则表现出麻栎林地>蔬菜地>黑松林地>玉米地>板栗林地>荒草地的格局,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在不同高程下整体呈现高程越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越大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在不同坡向下由高到低则均呈现阴坡>半阳坡>阳坡的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drylands. Lal R. Annals of Arid Zone . 2000
[2]   利用地形和遥感数据预测土壤养分空间分布 [J].
张素梅 ;
王宗明 ;
张柏 ;
宋开山 ;
刘殿伟 ;
李方 ;
任春颖 ;
黄健 ;
张惠琳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5) :188-194
[3]   海南岛不同地形上某些土壤化学性质的多样性分析 [J].
张学雷 ;
陈杰 ;
张甘霖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8) :1368-1372
[4]   南方花岗岩红壤典型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征 [J].
张婧 ;
查轩 ;
申更强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1, (01) :50-55
[5]   南方花岗岩红壤典型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征 [J].
张婧 ;
查轩 ;
申更强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1, (01) :50-55
[6]  
基于环境辅助变量的拔山茶园土壤肥力空间预测[J]. 邱乐丰,杨超,林芬芳,杨宁,郑辛煜,许红卫,王珂. 应用生态学报. 2010(12)
[7]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养分与有机碳、氮的影响 [J].
胡慧蓉 ;
马焕成 ;
王艳霞 ;
胥辉 .
中国水土保持, 2010, (11) :40-42+67
[8]   基于DEM的地形湿度指数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J].
张彩霞 ;
杨勤科 ;
李锐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6) :116-123
[9]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预测 [J].
连纲 ;
郭旭东 ;
傅伯杰 ;
虎陈霞 .
生态学报, 2008, (03) :946-954
[10]   岩溶区土壤肥力的时空变异及影响因素——以云南小江流域为例 [J].
蒋勇军 ;
章程 ;
袁道先 .
生态学报, 2008, (05) :2288-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