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养分与有机碳、氮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胡慧蓉 [1 ,2 ]
马焕成 [1 ]
王艳霞 [1 ]
胥辉 [1 ]
机构
[1] 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养分; 土壤有机碳; 碳密度; 双江县;
D O I
10.14123/j.cnki.swcc.2010.11.009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对云南省双江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表层土壤进行的实地调查研究表明:随土地利用方式从自然林地(对照)变为灌丛草地、经济林地、农耕地,土壤自然含水量、pH值和水解N、速效P、速效K含量逐渐降低,且部分达到显著水平(p<0.05),变化程度为农地>经济林地>灌草地>自然林地,土壤SOC、TN含量也明显降低并达到显著水平(p<0.05)(除灌草地SOC外),土壤碳密度相应减小。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2+67 +6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云南省双江县膏桐良繁基地近自然林业建设模式的初步研究 [J].
欧光龙 ;
董吉辉 ;
马焕成 ;
胥辉 ;
唐军荣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34) :14997-14999
[2]   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贮量和碳通量 [J].
常宗强 ;
冯起 ;
司建华 ;
李建林 ;
苏永红 .
生态学杂志, 2008, (05) :681-688
[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潮棕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J].
宇万太 ;
姜子绍 ;
李新宇 ;
丁怀香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2) :2760-2764
[4]   云南:全力推进膏桐生物质能源建设 [J].
刘二党 ;
李国瑾 .
中国林业, 2007, (05) :24-25
[5]   林地与农地转换过程中红壤有机碳、氮和磷库的演变 [J].
张履勤 ;
章明奎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6, (01) :75-79
[6]   不同土地利用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 [J].
许信旺 ;
潘根兴 ;
侯鹏程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6) :195-198+202
[7]   东北东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贮量和碳通量 [J].
杨金艳 ;
王传宽 .
生态学报, 2005, (11) :83-90
[8]   林地开垦后对不同质地红壤碳氮和磷库的影响 [J].
夏建强 ;
章明奎 ;
徐建民 .
土壤通报, 2005, (02) :185-189
[9]   滇南热带雨林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以西双版纳勐仑地区为例 [J].
刘文俊 ;
马友鑫 ;
胡华斌 ;
曹敏 ;
王伟 ;
不详 .
山地学报 , 2005, (01) :71-79
[10]   森林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碳循环的影响 [J].
周剑芬 ;
管东生 .
生态环境, 2004, (04) :67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