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太平洋地区沙尘沉降与海洋生物兴衰的关系

被引:25
作者
韩永翔 [1 ]
宋连春 [1 ]
赵天良 [2 ]
张强 [1 ]
奚晓霞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2] 加拿大环境署
[3]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北太平洋地区; 沙尘沉降通量; 海洋生物兴衰; 气候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03.22 [动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2001年4月中亚强沙尘暴过程在中国、韩国、日本和北美大陆地面PM10观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推算出了北太平洋PAPA地区的沙尘沉降通量,结合同期PAPA地区的海洋表层有机碳和叶绿素观测结果,探讨了北太平洋沙尘与海洋生物兴衰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强沙尘暴过程可以给PAPA地区带去大约3.1~5.8μg/m3的风成Fe元素,它激发了海洋生物泵,引起海洋浮游植物的快速繁盛.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亚洲大陆沙尘过程与北太平洋地区生物环境效应:以2001年4月中旬中亚特大沙尘暴为例 [J].
韩永翔 ;
奚晓霞 ;
方小敏 ;
宋连春 ;
杨胜利 .
科学通报, 2005, (23) :2649-2655
[2]   北太平洋地区春季粉尘的空间分布特征——观测及模拟 [J].
韩永翔 ;
赵天良 ;
宋连春 ;
康凤琴 ;
奚晓霞 .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03) :257-261
[3]   青藏高原沙尘及其可能的气候意义 [J].
韩永翔 ;
奚晓霞 ;
宋连春 ;
叶燕华 ;
李耀辉 .
中国沙漠, 2004, (05) :72-76
[4]   青藏高原东北缘黄土粒度记录的末次冰期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J].
吕连清 ;
方小敏 ;
鹿化煜 ;
韩永翔 ;
杨胜利 ;
李吉均 ;
安芷生 .
科学通报, 2004, (11) :1091-1098
[5]   青藏高原沙尘特征与高原黄土堆积:以2003-03-04拉萨沙尘天气过程为例 [J].
方小敏 ;
韩永翔 ;
马金辉 ;
宋连春 ;
杨胜利 ;
张小曳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4, (11) :1084-1090
[6]   河西走廊强和特强沙尘暴变化趋势的初步研究 [J].
董安祥 ;
白虎志 ;
陆登荣 ;
冯建英 .
高原气象, 2003, (04) :422-425
[7]   近50年来中国北方沙尘暴的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 [J].
钱正安 ;
宋敏红 ;
李万元 .
中国沙漠, 2002, (02) :10-15
[8]   亚洲粉尘的源区分布、释放、输送、沉降与黄土堆积 [J].
张小曳 .
第四纪研究, 2001, (01) :29-40
[9]   中国黄土高原的风积证据:晚新生代北半球大冰期开始及青藏高原的隆升驱动 [J].
安芷生 ;
王苏民 ;
吴锡浩 ;
陈明扬 ;
孙东怀 ;
刘秀铭 ;
王富葆 ;
李力 ;
孙有斌 ;
周卫建 ;
周杰 ;
刘晓东 ;
鹿化煜 ;
张云翔 ;
董光荣 ;
强小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6) :48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