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风沙区不同采煤沉陷区位土壤水分中子仪监测

被引:16
作者
台晓丽
胡振琪
陈超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监测; 采煤; 沉陷地; 风沙区; 中子仪; 分区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TD88 [矿区复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究西部风沙区采煤沉陷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选取大柳塔某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子仪法,对沉陷盆地的盆底区、边缘区和未受开采影响的未开采区2 m以内土壤含水量进行为期2 a的定位动态监测(包括采前—采中—采后0.5 a—采后1 a—采后1.5 a—采后2 a)。研究表明:1)研究区2 m内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在10~60 cm内含水量呈线性增加,>60~200 cm内基本稳定;2)采煤沉陷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分区分层特征,使盆底区土壤含水量在10~130 cm内减小,>130~200 cm内含水量增加,使边缘区含水量在2 m内均减小;整体而言,对边缘区的影响大于盆底区;3)采后盆底区土壤含水量呈现自我恢复现象,采后1 a土壤含水量便可恢复到采前水平,采后1.5 a和2 a,表现出高于未开采区的特点;边缘区含水量自我恢复效果不明显,采后2 a 10~130 cm土层内仍没达到未开采区的水平。因此,在对西部风沙区采煤沉陷地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时,要分区治理,盆底区要充分依靠土壤水分的自我恢复能力,对边缘区要施以人工修复措施,使含水量及时恢复,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这样尽量依靠自然的力量,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治理,既可以减小人工修复带来二次扰动的可能性,又可以减少生态修复成本。
引用
收藏
页码:225 / 2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荒漠矿区关键环境要素的监测与采动影响规律研究.[D].雷少刚.中国矿业大学.2009, 03
  • [2] 考虑时空差异与降雨影响的采煤地裂缝水分损伤监测方法.[P].胡振琪;彭猛;王新静;李恩来..2013,
  • [3] 风积沙区土地生态损伤自修复能力评价
    陈超
    胡振琪
    台晓丽
    王新静
    樊廷立
    王西营
    [J]. 中国煤炭, 2015, 41 (10) : 124 - 128
  • [4] 探地雷达在西部煤矿砂壤地层含水率时空变化中的应用
    崔凡
    吴志远
    武彦斌
    [J]. 煤炭学报, 2015, 40 (10) : 2437 - 2444
  • [5] 风沙区超大工作面开采土地损伤的演变与自修复特征
    王新静
    胡振琪
    胡青峰
    陈超
    [J]. 煤炭学报, 2015, 40 (09) : 2166 - 2172
  • [6]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山地密植枣林土壤水分特性研究
    汪星
    周玉红
    汪有科
    卫新东
    郭旭新
    朱德兰
    [J]. 水利学报, 2015, (03) : 263 - 270
  • [7] 论煤矿区生态环境的自修复、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
    胡振琪
    龙精华
    王新静
    [J]. 煤炭学报, 2014, 39 (08) : 1751 - 1757
  • [8] 采煤沉陷对沙地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邹慧
    毕银丽
    朱郴韦
    杜涛
    韩博
    [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4, 43 (03) : 496 - 501
  • [9] 风积沙区采煤沉陷地裂缝分布特征与发生发育规律
    胡振琪
    王新静
    贺安民
    [J]. 煤炭学报, 2014, 39 (01) : 11 - 18
  • [10] 超大综采工作面开采地表层含水性自修复研究
    张建民
    杨峰
    李能考
    何瑞敏
    [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3, 41 (06) : 38 -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