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流域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差异特征分析

被引:66
作者
任斐鹏 [1 ,2 ]
江源 [1 ,2 ]
熊兴 [1 ,2 ]
董满宇 [1 ,2 ]
王博 [1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
东江流域; TM/ETM影像; 土地利用变化; 区域差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根据1990年、2000年和2009年3期LandsatTM/ETM影像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工具、变化指数对比分析等技术和方法,对东江流域1990年-2009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1990年以来,东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表现为城市化过程显著、非城镇用地结构变化明显,以及林地和灌草地大为减少的总体特征;②流域的上游、中游、下游三个区域在1990年-2000年和2000年-2009年两个时段,城镇用地增加量表现出相同的空间分异特征,而年增长率却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非城镇用地的转化在3个区域差异明显,自然植被退缩的程度表现为下游>上游>中游;③东江流域2000年-2009年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之1990年-2000年时段整体上有所缓和,但在程度上仍具有区域差异性,显示出土地利用程度进一步向高度集约化发展;④人口增加、经济增长、区域发展政策的变化叠加在区域自然差异之上是东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区域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5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赣州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研究 [J].
朱小立 ;
欧立春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06) :3019-3020
[2]   平原河网地区水质与土地利用格局关系——以江苏吴江为例 [J].
张殷俊 ;
陈爽 ;
彭立华 .
资源科学, 2009, 31 (12) :2150-2156
[3]   中国珠江三角洲与东南亚四大三角洲多熟种植制度的时空格局研究 [J].
吕婷婷 ;
刘闯 .
资源科学, 2009, 31 (10) :1662-1669
[4]   红水河梯级电站喀斯特库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J].
黄秋燕 ;
胡宝清 ;
曾令锋 .
资源科学, 2009, 31 (10) :1805-1814
[5]   基于地类空间转化趋势模型的眉山市东坡区土地利用转化分析 [J].
白根川 ;
夏建国 ;
王昌全 ;
陈文宽 ;
杨娟 .
资源科学, 2009, 31 (10) :1793-1799
[6]   泾河流域40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区对比研究 [J].
谢芳 ;
邱国玉 ;
尹婧 ;
熊育久 ;
王佩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8) :1354-1365
[7]   东江流域实际蒸发量与蒸发皿蒸发量的对比分析 [J].
谢平 ;
陈晓宏 ;
王兆礼 ;
谢毅文 .
地理学报, 2009, 64 (03) :270-277
[8]   东江河岸缓冲带景观格局变化对水体恢复的影响 [J].
周婷 ;
彭少麟 ;
任文韬 .
生态学报, 2009, 29 (01) :231-239
[9]  
东江流域集水区城市化差异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J]. 任文韬,彭少麟,周婷,李岩.应用生态学报. 2008(12)
[10]   东江干流河水的来源、水质及水资源保护 [J].
鲁垠涛 ;
唐常源 ;
陈建耀 ;
李发东 ;
佐仓保夫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8, (02) :367-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