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PSI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92
作者
李进涛 [1 ]
谭术魁 [1 ]
汪文雄 [2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DPSIR; 主成分分析; 时空差异; 湖北省;
D O I
10.13708/j.cnki.cn11-2640.2009.03.002
中图分类号
F293.2 [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目的:探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研究湖北省12个城市2002—2006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DPSIR模型和主成份分析法。研究结果:湖北省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明显,沿长江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聚集带,而鄂西北、鄂东南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偏低;2002—2006年间,各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均有所提高,但差异明显。研究结论:基于DPSIR模型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可以减少主观性影响,解释各指标体系之间的相关性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关系,揭示出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间、空间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4+65 +6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基于PS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J].
杨东朗 ;
张晓明 ;
刘萍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90-93
[2]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理论与实证研究 [J].
吴郁玲 ;
曲福田 .
资源科学, 2007, (06) :106-113
[3]   GIS和PSR框架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J].
冯科 ;
郑娟尔 ;
韦仕川 ;
郑文娟 ;
刘勇 .
经济地理, 2007, (05) :811-814+818
[4]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人工神经网络判定——以深圳市为例 [J].
常青 ;
王仰麟 ;
吴健生 ;
李双成 .
中国土地科学, 2007, (04) :26-31
[5]   基于RS和ANN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J].
王力 ;
牛铮 ;
尹君 ;
李志伟 .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7, (03) :32-35
[6]   我国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J].
汪波 ;
郑家响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1) :24-28
[7]   基于RS技术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以石家庄市为例 [J].
李志伟 ;
赵鲁燕 ;
田力 ;
郭庆十 ;
尹君 .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06, (01) :77-80
[8]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J].
洪增林 ;
薛惠锋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6, (01) :106-110
[9]   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以江苏省典型开发区为例 [J].
翟文侠 ;
黄贤金 ;
张强 ;
周峰 ;
马其芳 ;
钟太洋 .
资源科学, 2006, (02) :54-60
[10]   基于PSR框架的徐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J].
史丽君 ;
张绍良 ;
王浩宇 ;
罗明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6, (01)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