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暴雨过程中云微物理特征的卫星反演分析

被引:22
作者
戴进 [1 ]
余兴 [1 ]
刘贵华 [2 ]
徐小红 [1 ]
岳治国 [2 ]
机构
[1] 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 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关键词
暴雨; 云微物理特征; 卫星反演; T-Re配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P426.5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卫星反演技术和云微物理分析方法,以陕北2006年7月2日发生的暴雨过程为例,反演了云顶粒子有效半径(Re)、云顶温度(T)等云物理特征参数,通过卫星不同时次对暴雨云团的探测资料,分析了暴雨发展过程。暴雨云团表现为多单体特征,发展旺盛期对流单体的数量明显增加、云团尺度大幅增加。根据暴雨云系中的对流云、层云、过冷水云、低云(未被高云遮挡住)4种类型,分别选择了9个代表区,用于分析这次暴雨过程中不同类型云的物理特征和垂直结构。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云团由多种高度的云组成,低云高度较低,温度较高,云顶在0—-10℃;层云高度略高,T为-10—-20℃,Re为10—20μm,并含有连片分布的过冷水云(Re为10μm左右);高度最高的云为对流云,镶嵌在系统性层云中或在其上发展,T最低达到-80℃左右。从云底至0℃层存在一个较厚的凝结增长带,Re为5—10μm;0—-10℃层存在一个碰并增长带,Re从13—15μm增长到20—25μm,但其厚度小于凝结增长带;T<-10℃层以上存在一个深厚的冰相增长带,表明在对流云团的发展成熟期,冰相增长过程为优势云物理过程。随着云的逐渐发展,混合相增长带由厚变薄,冰化增长带增厚,晶化温度升高、高度降低,表明在对流云团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中,冰化增长带在下传,云中冰化增长过程向下传递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387 / 39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中尺度强暴雨云团云特征的多种卫星资料综合分析 [J].
刘健 ;
张文建 ;
朱元竞 ;
董超华 ;
赵柏林 .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02) :158-164
[2]   陕西北部一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J].
毕旭 ;
张弘 ;
刘慧敏 ;
刘晓莉 .
陕西气象, 2007, (02) :13-15
[3]   一次过冷层状云催化云迹微物理特征的卫星遥感分析 [J].
戴进 ;
余兴 ;
Daniel Rosenfeld ;
徐小红 .
气象学报, 2006, (05) :622-630
[4]   暴雨云团的卫星监测和研究进展 [J].
方宗义 ;
覃丹宇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5) :583-593
[5]   近10年中国台风暴雨研究进展 [J].
程正泉 ;
陈联寿 ;
徐祥德 ;
彭涛涌 .
气象, 2005, (12) :3-9
[6]   西北地区东部冰雹云的卫星光谱特征和遥感监测模型 [J].
张杰 ;
张强 ;
康凤琴 ;
何金梅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4, (06) :743-748
[7]   一次冰雹云演变过程的卫星遥感监测与分析 [J].
张杰 ;
李文莉 ;
康凤琴 ;
渠永兴 ;
孙旭映 .
高原气象, 2004, (06) :758-763
[8]   中国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形成机理以及监测与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 [J].
倪允琪 ;
周秀骥 .
气象学报, 2004, (05) :647-662
[9]   利用NOAA卫星的AVHRR资料试分析云和雾顶部粒子的尺度特征 [J].
刘健 ;
许健民 ;
方宗义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9, (01) :29-34
[10]   利用NOAA卫星AVHRR资料分析云的性质 [J].
刘健 ;
许健民 ;
方宗义 .
应用气象学报, 1998, (04) :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