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法上权利的异质性及其类型化的方法论功能

被引:8
作者
吴凯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权利类型; 环境法; 异质性; 权利主体; 共同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68 [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8 ;
摘要
由于环境法学研究中"法律理论"与"法律工程"思维模式的混淆,"法律工程"思维模式主导下形成的环境法上以"权利库"形式存在的权利群落呈现出高度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与不同环境自然资源要素背后的科学原理差异性,以及我国不同地区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多样性和特定时空下的政治判断与决断密切相关。从实在的权利主体视角出发加以审视,这种异质性体现为适应当下需求的"国家/企业/公民"三分法与面向未来的"国家/城市(共同体)/公民"三分法的并存。而面临环境法上的权利过分的异质性,类型化方法能够实现有效回应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矫正异质性的负面影响。环境法上权利类型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领域为单位对环境法学科体系的重组与优化、"以人为本"因素在环境法研究中的复归、对环境法上权利在时代变迁中样态变化的认知与把握,以及环境享有权作为环境法上权利类型的核心构造的提出。在这诸多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应当通过类型化方法提炼环境法学研究的核心范畴。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25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法治中国何以可能”背后:伪假定VS真命题 [J].
苏力 .
探索与争鸣, 2016, (10) :33-36
[2]   论领域法学:一种立足新兴交叉领域的法学研究范式 [J].
刘剑文 .
政法论丛, 2016, (05) :3-16
[3]   环境法学核心范畴之重构:环境法的法权结构论 [J].
史玉成 .
中国法学, 2016, (05) :281-302
[4]   生命伦理学理念在我国民法典中的体现——以环境权为视角 [J].
王雷 .
法学评论, 2016, 34 (02) :73-80
[7]   我国环境权理论研究三十年之回顾、反思与前瞻 [J].
吴卫星 .
法学评论, 2014, 32 (05) :180-188
[8]   我国民法立法的体系化与科学化问题 [J].
孙宪忠 .
清华法学, 2012, 6 (06) :46-60
[9]   法学研究及其思维方式的思想变革 [J].
姚建宗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1) :119-139+208
[10]   论法律与政治的共生:法律政治学导论 [J].
姚建宗 .
学习与探索, 2010, (04) :59-6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