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茎泽兰种群年龄结构动态及对控制的指示意义

被引:17
作者
孙晓玉
陆兆华
于兴军
桑卫国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恢复生态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紫茎泽兰; 生命表; 存活曲线; 种群数量动态; 时间序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51.1 [杂草防治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Eupatoriumadenophorum)给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阐明紫茎泽兰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攀枝花地区设置了2 0个样地(10m×10m) ,对4种不同生境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时间序列预测进行了分析。这4个种群是该地区有代表性类型中紫茎泽兰的种群:路旁荒地、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林、阔叶林和阔叶林的林缘。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目前(几个类型总和)个体数量比重分别为:幼年期占92 .32 % ,青年期占6 .4 0 % ,成熟期占2 .2 0 % ,衰老期占0 .18% ,个体数量主要集中于幼年期。紫茎泽兰不同种群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的分析显示,紫茎泽兰对4个种群的入侵过程是路旁荒地→阔叶林林缘→阔叶林→云南松林,尽管所处的生境差异较大,但基本属于DeeveyⅢ型,一年生幼苗死亡率高达97.30 % ,种群偏离典型曲线的程度与群落受干扰程度强弱有关,一般由幼年期到青年期和由成熟期到衰老期死亡率较高(分别为93.0 7%和92 .0 0 % )。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在未来的3~5年中,紫茎泽兰种群仍然是以青年期和成熟期个体占绝对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273 / 27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1] ToxicPlantsandOtherNaturalToxicants. OelrichsPB,SeawrightAA,MacLeodJJK,NgJC. . 1998
  • [12] Impact:towardaframeworkforunderstandingtheeco logicaleffectsofinvaders. ParkerIM,SimberloffD,LonsdaleWM,GoodellK,WonhamM. Biological Invasions . 1999
  • [13] Studiesoncultivation,biologicalefficiencyandchemicalanalysisofPleurotussajor_caju(FR.)SINGERondifferentbio_wastes. PatrabanshS,MadanM. ActaBiotechnologica . 1997
  • [14] Globalspreadofmicroorganismsbyships. SalaOE,ChapinFS,ArmestoJJ,BerlowE,BloomfieldJ. Nature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