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

被引:8
作者
吴浩
翟所迪
机构
[1]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和临床药学系
[2] 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药剂科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充血性心力衰竭; 系统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05 []; R541.610.5 [];
学科分类号
10 ;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左室结构参数、血液动力学参数、心功能级别改善及副作用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ngiotensin 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ACEI)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receptorblocker,ARB)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否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66 2004 )、EMBASE( 1989 2000 )、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 ( 2004年第 1期 )、国际药学文摘 (IPA) ( 1970 2004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 ( 1980 2003 ),纳入比较ACEI和ARB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应用RevMan4 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 17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表明,ACEI与ARB对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输出量、心率、心功能级别改善等方面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ACEI与ARB治疗中产生副作用例数的合并效应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R 2 17, 95%CI( 1 53, 3 07 ),P<0 000 01 ]。结论 ACEI与ARB两类药物对心功能和左室重构方面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药物安全性方面,ACEI较ARB副作用发生率更高,安全性更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ARB可适用于对ACEI不能耐受的病例,上述结论对
引用
收藏
页码:196 / 205+250 +25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培哚普利和氯沙坦对心肌梗死并心衰病人左室重构抑制作用的对比研究 [J].
吴隐雄 ;
唐建华 ;
韦永强 ;
赵毅兰 ;
林英忠 ;
高鹏 ;
黄其昌 .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 (03) :365-367
[2]   依贝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老年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观察 [J].
李奕琏 .
实用医学杂志, 2003, (02) :201-202
[3]   氯沙坦与苯那普利治疗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研究 [J].
王圣 ;
孙翠芳 ;
李新明 ;
刘宇飞 ;
丁彦春 ;
曲鹏 .
海南医学 , 2002, (09) :5-7
[4]   厄贝沙坦与培哚普利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对比研究 [J].
陈化 ;
王登科 ;
刘秀梅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2, (03) :197-199
[5]   缬沙坦加苯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方卫华 ;
刘志忠 .
南京部队医药, 2002, (01) :10-12
[6]   厄贝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J].
刘少岩 ;
贡军丽 ;
王志申 .
吉林医学, 2001, (06) :332-333
[7]   氯沙坦治疗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J].
苏伟 ;
张华 ;
李伟章 ;
徐亚君 .
陕西医学杂志, 2001, (06) :336-337
[8]   氯沙坦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J].
李修昌 ;
谷惠敏 .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1, (02) :169-173
[9]   氯沙坦对充血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循环NO/ET的影响 [J].
王邦宁 ;
张传焕 ;
沈玉芳 ;
刘敏 ;
陈大年 ;
高丹屏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1, (01) :56-58
[10]   氯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质量指数的影响 [J].
张传焕 ;
沈玉芳 ;
陈大年 ;
郑慧 ;
沈言喜 .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0, (02) :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