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顶大气气溶胶吸收和散射特性观测分析

被引:13
作者
陈景华
银燕
林振毅
陈魁
康汉青
严家德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黄山; 气溶胶; 吸收系数; 散射系数; 气象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光声黑碳仪(PASS)2008年5~7月在黄山光明顶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大气气溶胶吸收和散射系数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对干燥的条件下(相对湿度小于60%)吸收散射系数日变化明显,总体上白天大,晚上小;相对湿度与吸收和散射系数有很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80,而风速与散射吸收系数则呈现负相关关系,吸收系数、散射系数与风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和-0.78;湿清除使大气气溶胶的吸收和散射系数明显降低;与在平原地区的南京相比,黄山山顶的吸收和散射系数日变化趋势与南京相反,且数值比南京小一个量级。
引用
收藏
页码:641 / 64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南京北郊2007年10~12月大气气溶胶吸收和散射特性的观测 [J].
陈宇 ;
银燕 ;
钱凌 ;
王巍巍 ;
严家德 ;
陈晨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9, 14 (06) :613-620
[2]   1999—2003年我国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特征 [J].
杨琨 ;
孙照渤 ;
倪东鸿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1) :92-96
[3]   2003年秋季西安大气中黑碳气溶胶的演化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J].
李杨 ;
曹军骥 ;
张小曳 ;
车慧正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2) :229-237
[4]   近10年中国16个台站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特征分析 [J].
宗雪梅 ;
邱金桓 ;
王普才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2) :201-208
[5]   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监测研究 [J].
张玉香 ;
胡秀清 ;
刘玉洁 ;
戎志国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2, (S1) :136-143
[6]   中国地区边界层大气气溶胶辐射吸收特性 [J].
黄世鸿 ;
李子华 ;
杨军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0, (04) :487-494
[7]   华南沿海地区太阳直接辐射、能见度及大气气溶胶变化特征分析 [J].
罗云峰 ;
吕达仁 ;
何晴 ;
王凡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1) :36-44
[8]   相对湿度对大气气溶胶粒子短波辐射特性的影响 [J].
杨军 ;
李子华 ;
黄世鸿 .
大气科学, 1999, (02) :239-247
[9]   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及区域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 [J].
周秀骥 ;
李维亮 ;
罗云峰 .
大气科学, 1998, (04) :34-43
[10]   北京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中长期变化特征 [J].
李放,吕达仁 .
大气科学, 199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