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人权理论的贡献

被引:9
作者
何志鹏 [1 ,2 ,3 ]
机构
[1] 吉林大学“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2]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3]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权; 具体权利; 人权体系;
D O I
10.16696/j.cnki.11-4090/d.2017.05.001
中图分类号
D815.7 [人权问题]; D8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人权的理论与实践都具有至为重要的启示意义。从具体人权的角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维意味着对于人类和平权的认可,对于经济合作发展模式的倡导,对于建设一个具有生态效果的世界的引领,以及对于文化霸权的拒斥、对文化多样性的推动。因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具体的权利正当性确立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支撑意义。与此同时,鉴于人类资源的稀缺性,各种权利不可能都得到同一水平的保护,人权需要实现理论上的体系性建构,在实践上也要求形成良好运转的位阶。作为一种指导方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有益于此种位阶结构的确立。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3]   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多元人权观 [J].
朱颖 .
人权, 2017, (02) :7-11
[4]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 [J].
周雯雯 ;
林美卿 ;
赵金科 .
理论导刊, 2017, (01) :80-84
[5]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公共外交的方向 [J].
赵可金 .
公共外交季刊, 2016, (04) :4-10+140
[6]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J].
康渝生 ;
陈奕诺 .
学术交流, 2016, (11) :11-15
[7]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在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地位和意义 [J].
陈须隆 .
当代世界, 2016, (07) :8-11
[8]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本质、基本内涵与中国特色 [J].
李爱敏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6, (02) :96-102
[9]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世界梦” [J].
阮宗泽 .
国际问题研究, 2016, (01) :9-21+133
[10]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的软实力支撑 [J].
叶小文 .
人民论坛, 2015, (34) :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