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速裁程序迈向理性的崭新课题

被引:6
作者
洪浩
寿媛君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速裁程序; 证据标准; 审前中心; 一审终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2014年6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工作的决定》。立法机关首次采取"自下而上"的制度生成模式,以保证实现公平正义为前提,优化司法资源配置,节约司法成本。但两年的实践工作也暴露出适用范围狭窄、当事人程序权利保障不完善、程序运行不畅的问题。速裁程序的制度设计还应当从经验转向理性,以证据标准代之罪名标准,构建以审判为中心下的审前中心程序,建立以认罪真实性与量刑规范化的公式关系,在此基础上实行一审终审制。惟其如此,速裁程序才具有生命力与独立性。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刑事速裁程序与刑事简易程序比较研究——以法院实践为样本[J]. 杨婷.法治论坛. 2016(01)
[3]   我国刑事速裁程序试点的反思与重构 [J].
刘广三 ;
李艳霞 .
法学, 2016, (02) :147-159
[5]   刑事速裁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J].
董照南 ;
张爱晓 .
中国审判, 2015, (17) :30-31
[7]  
福建刑事速裁程序试点工作成效显著[N]. 詹旋江.人民法院报. 2016 (001)
[8]  
庭审实质化的六项具体改革措施[N]. 沈德咏.法制日报. 2016 (009)
[9]  
广州“刑事速裁”试点走在全国前列[N]. 刘冠南,尉伟娜,杨晓梅,吕明建,吕雪,杨美满.南方日报. 2015 (A06)
[10]  
刑事上诉程序研究[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顾永忠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