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33
作者
李运刚
何大明
机构
[1] 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
关键词
NDVI; 气候因子; 通道-阻隔作用; 红河流域; 纵向岭谷区;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9.03.002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纵向岭谷区的"通道-阻隔"作用及其生态效应多年来一直是山地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位于纵向岭谷区东侧的红河流域,其地表关键生态水文要素的时空格局及变化也受到"通道-阻隔"作用的极大影响。利用红河流域1981~2006年GIMMS数据和2006年SPOTVEGETATION数据以及42个气象站点1981~2001年逐日降水、温度数据,使用GIS方法和地统计学方法,探讨河谷和山脉地形的"通道-阻隔"作用下红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1)红河流域植被指数在不同方向的空间自相关程度分异明显,植被指数分布总体上受地形、水热分布格局等因素的结构性影响,但在各个方向存在差异:在哀牢山的阻隔作用下,西南-东北向和东西向的植被指数分维数较低,随机部分引起的植被指数空间分异较小,而结构性变异较大;在河谷的通道作用下,西北-东南向和南-北向的植被指数分维数较高,均匀性程度较好。(2)红河流域NDVI对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响应具有"时滞效应",滞后时间属于30~165 d,NDVI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在时间上先于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在河谷和山脉的"通道-阻隔"作用下,NDVI对温度和降水变化的滞后时间和敏感程度有明显的空间差异。(3)红河流域NDVI总体上没有明显的增加趋势,但存在区域差异性和空间异质性;占流域面积66.77%地区的NDVI有增加的趋势,33.23%的地区有减少的趋势,年NDVI变化率在-15.23%~23.16%间。
引用
收藏
页码:333 / 34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蒙吉军 ;
王钧 .
地理研究, 2007, (05) :857-865+1069
[2]   近21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规律 [J].
梁四海 ;
陈江 ;
金晓媚 ;
万力 ;
龚斌 .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01) :33-40
[3]   纵向岭谷区南部“阻隔”作用及植被时空异质性研究 [J].
郝成元 ;
戴尔阜 ;
吴绍洪 ;
周长海 ;
王昊 ;
潘韬 .
科学通报, 2006, (S2) :120-128
[4]   纵向岭谷区水汽通道作用及植被生产力响应 [J].
周长海 ;
吴绍洪 ;
戴尔阜 ;
郝成元 ;
潘韬 .
科学通报, 2006, (S2) :81-89
[5]   长江黄河源区高寒植被变化的NDVI记录 [J].
杨建平 ;
丁永建 ;
陈仁升 .
地理学报, 2005, (03) :467-478
[6]   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变化及西南跨境生态安全研究 [J].
何大明 ;
吴绍洪 ;
彭华 ;
杨志峰 ;
欧晓昆 ;
崔保山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3) :338-344
[7]   我国西南纵向岭谷区环境与发展问题初步研究 [J].
吴绍洪 ;
戴尔阜 ;
何大明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1) :31-40
[8]   吉林省德惠市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特征与格局 [J].
李晓燕 ;
张树文 ;
王宗明 ;
张惠琳 .
地理学报, 2004, (06) :989-997
[9]   近20年来中国植被活动在增强 [J].
方精云 ;
朴世龙 ;
贺金生 ;
马文红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3, (06) :554-565+578
[10]   北半球春季植被NDVI对温度变化响应的区域差异 [J].
龚道溢 ;
史培军 ;
何学兆 .
地理学报, 2002, (05) :50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