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红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33
作者:
李运刚
何大明
机构:
[1] 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
来源:
关键词:
NDVI;
气候因子;
通道-阻隔作用;
红河流域;
纵向岭谷区;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9.03.002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纵向岭谷区的"通道-阻隔"作用及其生态效应多年来一直是山地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位于纵向岭谷区东侧的红河流域,其地表关键生态水文要素的时空格局及变化也受到"通道-阻隔"作用的极大影响。利用红河流域1981~2006年GIMMS数据和2006年SPOTVEGETATION数据以及42个气象站点1981~2001年逐日降水、温度数据,使用GIS方法和地统计学方法,探讨河谷和山脉地形的"通道-阻隔"作用下红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1)红河流域植被指数在不同方向的空间自相关程度分异明显,植被指数分布总体上受地形、水热分布格局等因素的结构性影响,但在各个方向存在差异:在哀牢山的阻隔作用下,西南-东北向和东西向的植被指数分维数较低,随机部分引起的植被指数空间分异较小,而结构性变异较大;在河谷的通道作用下,西北-东南向和南-北向的植被指数分维数较高,均匀性程度较好。(2)红河流域NDVI对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响应具有"时滞效应",滞后时间属于30~165 d,NDVI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在时间上先于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在河谷和山脉的"通道-阻隔"作用下,NDVI对温度和降水变化的滞后时间和敏感程度有明显的空间差异。(3)红河流域NDVI总体上没有明显的增加趋势,但存在区域差异性和空间异质性;占流域面积66.77%地区的NDVI有增加的趋势,33.23%的地区有减少的趋势,年NDVI变化率在-15.23%~23.16%间。
引用
收藏
页码:333 / 340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