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岭谷区水汽通道作用及植被生产力响应

被引:17
作者
周长海
吴绍洪
戴尔阜
郝成元
潘韬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纵向岭谷区; NPP; 人工神经网络; 通道作用; 生态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纵向岭谷区河谷“水汽通道”作用,使通道与其毗邻地区形成特殊的水热分布格局,并产生了强烈的生态效应,并对该区的生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本区30年平均年降水、气温空间数据、净初级生产力、植被类型、地形(高度、坡度、坡向)、太阳辐射等数据基础上,构建纵向岭谷区“地-汽-水-生”系统数据库;通过河谷水汽通量、降水格局、“分水岭”空间分析,印证河谷“水汽通道”作用的并存;水汽通道作用对植被的垂直分布带谱南北差异和植物种类的反常分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相邻同纬地区比较,本区NPP(净初极生产力)值总体偏高,向北突出、延伸趋势显著,并且高值线的流动方向与河谷相一致;人工神经网络分析结果确定最低温度、海拔高度、降水、坡度是影响本区NPP的关键因子,它们的影响率依次为1.588,1.053,1.006和1.003.最后分析了各植被类型及同一植物物种的净初级生产力对水热条件的具体响应过程,“水汽通道”作用产生了重要的生态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变化及西南跨境生态安全研究 [J].
何大明 ;
吴绍洪 ;
彭华 ;
杨志峰 ;
欧晓昆 ;
崔保山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3) :338-344
[2]   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脆弱性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评价 [J].
李双成 ;
吴绍洪 ;
戴尔阜 .
生态学报, 2005, (03) :621-626
[3]   我国西南纵向岭谷区环境与发展问题初步研究 [J].
吴绍洪 ;
戴尔阜 ;
何大明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1) :31-40
[4]   滇南热带季雨林的一些问题讨论 [J].
朱华 .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01) :170-174
[5]   基于地形和主风向效应模拟山区降水空间分布 [J].
孙鹏森 ;
刘世荣 ;
李崇巍 .
生态学报, 2004, (09) :1910-1915+2093
[6]   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研究进展 [J].
高登义 ;
邹捍 ;
周立波 ;
刘宇 .
大气科学, 2003, (04) :567-590
[7]   中国高分辨率温度和降水模拟数据的验证 [J].
朱华忠 ;
罗天祥 ;
Christopher Daly .
地理研究, 2003, (03) :349-359
[8]   滇西北三江并流区森林景观生态系统多样性变化分析 [J].
王金亮 ;
角媛梅 ;
马剑 ;
赫维人 .
林业资源管理, 2000, (04) :42-46
[9]   横断山地区植被分布规律的探讨 [J].
刘伦辉 ;
余有德 ;
张建华 .
云南植物研究, 1985, (03) :323-335
[10]   横断山自然植被垂直带的划分 [J].
刘伦辉 ;
余有德 ;
张建华 .
云南植物研究, 1984, (02) :205-216